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庐山记原文全文集.docxVIP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庐山记

《庐山记》,古代中国宗教人文地理志。共三卷,附《庐山纪略》一卷。封面及书名页题“四库全书所收守山阁丛书残本、日本大正刊大藏经所收大谷大学藏本及元禄十年刊本合教本”书题:“宋陈舜俞庐山记合教本”、“重修庐山志副刊品”。

余昔者读书山中。爱其泉石塔庙之志之不详遗古略近。或出于愚夫野老之语。言□辞赘。可取者无几。将讨论删次之。未皇暇也。后二十年。仇书秘阁得庐山记。欣然以喜。以为夙愿获遂。而考其所载。疏略尤甚。熙宁五年。嘉禾陈令举舜俞谪官山前。酷嗜游览。以六十日之力。尽南北高深之胜。昼行山间。援毫折简。旁钞四诘。小大弗择。夜则发书攻之。至可传而后已。其高下广狭。山石水泉。与夫浮屠老子之宫庙。逸人达士之居舍。废兴衰盛。碑刻诗什。莫不毕载。而又作俯视之图纪。寻山先后之次。泓泉块石。无使遗者。成书凡五卷。后三年。余守吴兴。令举扁舟相过。以余山前之人也。出^8□见授。请镂诸板。藏之山间。会余蒙恩移济南。遽与之别。令举寻复物故。余益以事役。奔走四方。

思一旋归。茫不可得。辄序其撰述之勤贻。好事君子。庶几成令举之志。

充秘阁校理李常序予雅爱庐山之胜。弃官归南。遂得之阳游览既久。遇景亦多。或赋或录。杂为将欲次之。而未暇也。熙宁中。会陈令举。以言事□于是邦山林之嗜既同。相与乘黄犊。往来山间。岁月之积。遂得探极观无所不究。令举乃采子所录。及古今之所纪。耆旧之所传。与夫耳目之所经见。类而次之。以为记其详。盖足以传后。予材不可以应时宜。退老于林野。令举以制策擢上第。名声赫赫惊世。仕不二十岁。乃废于筦库。而与予共见于此记。甚可惜也。然推古以较今。岂特一令举为可惜哉。江西刘涣序。

卷一·叙山水篇

尚书屯田员外郎嘉禾陈舜俞令举撰积路策杖而下。其至栖贤。则日夕矣。峰顶院之前。有辟蛇。行者饮牛池。

叙山水篇第一积路策杖而下。其至栖贤。则日夕矣。峰顶院之前。有辟蛇。行者饮牛池。

案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九江。前汉郊祀志云。干封中。武帝浮江。台曰翻经台。今白莲亭即其故地。远公与慧永。慧持。昙顺。昙恒。竺道生。慧睿。道敬。道昺。昙诜。白衣。张野。宗炳。刘遗民。张诠。周续之。雷次宗。梵僧佛驮耶舍。十八人者。同修净土之法。因号白莲社。十八贤有传附篇末。池上昔有文殊瑞像阁。今像亡阁废。有文殊殿瑞像者。晋陶侃初为广州刺史。海滨渔人□见夜有光艳。遂网之。得金文殊菩萨之像。旁有志云。

自寻阳出。枞杨过彭蠡。礼其名山大川。桑钦水经云。庐江出三天子都。北过彭蠡县。释惠远庐山略记曰。山在江州寻阳。南滨宫亭。北对九江。九江之南。江为小江。山去小江三十余里。左挟彭蠡。右傍通川。引三江之流。而据其会。山海经云。庐江出三天子都。一日天子障故旧语。以所滨为彭蠡。有匡俗先生者。之南十里。有妙智院。旧名行春亭。由妙智五里。至蛇冈。高僧传云。安世高安息国王之太子。让国于季父而出家。汉魏间行达郜亭湖时湖神能分风上下。

出自殷周之际。遁世隐时潜居其下。或云俗受道仙人。共游此山。遂托空崖。即岩成馆。故时人谓其所止为神仙之庐。因以名山焉。其山大岭凡有七重。圆基周回垂五百里。风云之所摅。江湖之所带。高崖反宇。峭壁万寻。幽岫穷岩。人兽两绝天将雨则有白气先抟。而璎珞于岭下。及至触石吐云。则倏忽而集。或大风振崖。逸响动谷。群籁竞奏。奇声骇人。此其变化不可测者矣。众岭中第三岭极高峻。人迹之所罕经也。昔太史公东游。登其峰而遐观。南眺三湖。北望九江。

东西肆目。若涉天庭焉。其岭下半里许。有重巘。上有悬崖。傍有石室。即古仙之所居也。其后有岩。汉董奉馆于岩下。常为人治病。法多奇神。绝于俗医。病愈者令栽杏五株。数年之中。蔚然成林。计奉在民间二百年。容状常如二十时。

俄而升举。遂绝迹于杏林。其北岭西崖常有悬流。淫霪激势相趣百余仞中云气映天。望之若山在霄露焉。其南岭临宫亭湖下有神庙。即以宫亭为号。安侯世高所感化事在叙。山北篇七岭同会。于东共成峰崿。其崖穷绝。莫有升之者。有野夫见人着沙门服。凌虚直上。既至则回身踞鞍。良久乃与云气俱灭。此似得道者。

当时能文之士。咸为之异。又所止多奇触象有异。北背重阜。前带双流。所背之山左有龙形。而石塔基焉。下有甘泉涌出。冷暖与寒暑相变。盈减经水旱而不异。寻其源。似出于龙首也。南对高岑上有奇木。独绝于林表数十丈。其下似一层佛浮图。白鹤之所翔。玄云之所入也。东南有香炉山。孤峰秀起。游气笼其上。则气若香烟。白云映其外。则昺然与众山殊别。天将雨。其下水气涌起。如车马盖。此即龙井之所吐。其左有翠林。青雀白猿之所憩。玄鸟之所蛰。西有石门。其前似双阙。壁立千余仞。而瀑布流焉。其中鸟兽草木之美。灵药方物之奇。焉可得胜名哉。略举其异。耳刘昭注续汉志郦道元注水经。并用惠远语。又豫章旧志云。俗字君平。夏禹之苗裔也。或曰字君孝。父东野王与吴芮佐汉定天下。而亡汉封俗于郦阳。曰越庐君。俗兄弟七人。皆好道术。遂寓精于洞

文档评论(0)

就酱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资料收集搬运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