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丝绸情
相依为伴
;邵牧非
原盛泽新联丝绸研究所所长
高级工程师;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1981年获全国丝绸作者奖,1992年荣获?“纺织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94年获苏州市优秀科技人才奖,1992年,?荣获纺织总会颁发的“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称号。1994年?起享曼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0年代开发了一个重磅产品,32姆米和40姆米两个规格,这个产品的开发生产我们是全国第一家;盛泽布厂,当时是社会主义对私营企业改造以后,一家一户合并成的一个棉织生产合作社,后改名为新联丝织厂。我从进工厂到退休,见证了整个工厂的发展。新联丝织厂开始是做棉布、色织棉布、全棉格子布的。70年代一家一户的时候也做过真丝洋纺、电力纺。企业根据市场行情改织真丝产品,那-段时间都是计划经济,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双绉、素绉缎,还有真丝被面。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在工艺上进行改进,通过加强拈改变工艺,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档次,由棉布生产转向丝绸生产是1975年左右。;1975年做的是电力纺和双绉,后来做素绉缎、提花绉缎等产品。随着企业发展,每一个阶段就不断地开发适应市场的产品。我设计的第一个品种是1015电力纺,大概是15姆米、16姆米的电力纺,后来有02双绉、03双绉、04双绉。14101素绉缎是传统产品,以前就有的,做的人家也蛮多的。我们自己又开发了14360,14360不同规格的素绉缎有12姆米、14姆米的,这些产品比较轻薄,后来又开发了654、656等系列产品。80年代开发了一个重磅产品,32姆米和40姆米两个规格,这个产品的开发生产我们是全国第一家,一直到现在还在做,在市场上的生命力还是比较强的。这个产品比较厚重,主要是做出口,内销少点。这个产品最火的时候是90年代,国内内销兴起,做T恤,经久不衰。;后来我们又开发了出口日本的提花和服绸,它的门幅只有40公分。那个时候的设备都是铁本织机,至少90公分门幅才能生产,为了适应生产需要,我和机械工人师傅一起研究,进行设备改造。把织机改造成一机两幅,后来又再改成三幅,两幅上面再附一幅,投梭是两中间投校,两头都可以打纬。设计产品??要配合搞技术革新,将铁木织机改成丝绒织机,生产真丝丝绒。我开发品种有上千个了,那个时候全国要编号,要统一规格,申报的大概有四五百个。;随着化纤原料发展,我们又开发设计了仿真丝产品。化纤高泡组织产品是两个经轴生产的,是我开发设计的。在1989年于北京召开的全国“佳丽丝”杯评选中,我这个产品拿到了“佳丽丝”杯大奖。高泡丽花绸,利用地组织收缩,起花不收缩,把花纹凸出,达到新颖的效果。在北京展会上,江苏省省委副书记顾秀莲、当时的财政部部长陈慕华这些女同志,看了以后很感兴趣,包括中央领导都在产品前和企业展示人员一起拍照、留念。80年代,新产品高经纬密度刺绣真丝绡是跟苏州刺绣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刺绣研究所用于双面绣的底料是进口化纤,他们提出真丝能否可以做出来。;我在政协委员会开会时碰到刺绣研究所的人,谈起这个产品,后来经研究,改进了原料及工艺,用真丝做到13旦尼尔、15旦尼尔,实际上是相当于14旦尼尔,产品原料细,密度要求又高。经纬密度一公分都要100多根,那个时候的设备是由梭织机来做,难度很高。我们和缫丝厂联系,他们专门配合手我们搞13旦尼尔、15旦尼尔的产品试生产。我们生产高经纬密度真丝绡,通过防蛀处理等工艺后,苏州刺绣研究所用我们的产品进行双面绣,达到了预计效果,替代了进口化纤料。;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化纤原料进入了市场,以前服饰面料都要布票,凭票供应的。
后来80年代引进喷水织机,化纤原料在中国市场开始发展,涤纶原料、华达尼这一系列产品出来了,中国老百姓穿衣问题得到解决了。但是如何利用这些原料,怎么把产品做上档次,适应内外衣方方面面市场需求,成了当时的主要难题。所以,我们开发新品种也是比较多的。这个也是跟着市场转,市场喜欢的就多生产点,当时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的。;产品设计要考虑产品的服用性、适应性,男女内外均能适用;现在电脑设计简单多了。装造也简单,一根通丝吊一根综,有十花就吊十根。以前是通丝下有综丝,综丝下有双吊、单吊,或者五吊都有的。还要考虑到组织,都要配合的,所以它的组织设计就比较复杂,现在的组织就简单。当然,基础还是要的,现在年轻人会应用电脑,品种设计好,然后给线工人织。以前手工操作,拿到纹织车间,红颜色什么组织,绿颜色什么组织,是有个组织表给工人的。只要按照这个一横一竖绘线的组织法,手工操作踏花,做纹版一张一张地轧孔,然后做好穿起来,放到车间就进行织造了。;我们作为研发人员,要深人现场去看。在现场看他们怎么操作,经线怎么配合,有没有错。如果织错了,龙头打坏了,要重新修补好,就是没有这个意匠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为我知道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