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10课《谈中国诗》(共51张PPT).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10课《谈中国诗》(共51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中国诗;;钱钟书—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来译为中文。;A、梵(fàn)文倾轧(yà)轻鸢(yuān)剪掠引吭(kàng)高歌

B、颦蹙(píncù)给(jǐ)予吞声咽(yàn)理应(yìng)运而生

C、缄(qiān)默精髓(suǐ)呶呶(náo)不休数(shuò)见不鲜

D、叫嚣(xiāo)熨(yù)帖了(liǎo)不足奇一蹴(cù)而就;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文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

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穷,尽头。

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咽,吞咽。

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1、第一句话“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作者到底要告诉了我们什么?(阅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用原文回答);分析:

问题:“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

四种人:外国读者、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发问者)

只读中国诗的人、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不会发问者)

话题:“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存在。同时得出作者要谈中国诗的立场,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句解:这句话语意比较含蓄,弄清句中“尽职”的特指意义是解读整个语句的关键。。

“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而言的。这里的“尽职”是指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依据诗歌的创作规律,客观地评判本国诗与外国诗的异同优劣。进而全面地认识本国诗的特征。而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因为不能立足于比较文学的立场,失去了许多比较对象,所以难以把握诗歌的创作规律,难以对本国诗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鉴别。这便是作者所说的“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2、第一自然段得出谈中国诗的立场,第二自然段是怎样用此进行比较的的,作者又得到了什么观点?并分析一下作者这样说的理由。(小组讨论,回答);比较:

“中国诗没有史诗,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之后”

“外国诗先有史诗,次有戏剧,最后有抒情诗”

观点:“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见提示1)

理由:(1)类比论证:绘画、逻辑。〔补充:中国画分工笔和写意两大派,这里指写意画。〕

(2)举例论证: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3)比喻论证:“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西洋诗:多半宣泄的是民族情绪,抒发的是群体情感。如《荷马史诗》,其内容来源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伊战争。诗隐约出现了荷马的影子,是壮烈而美丽的故事与历史真实。正是这种民族的“历史的真实”,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如同“乐队合奏”,显得十分浑厚。

中国诗:主要是宣泄个人的情感,屈原在仕途上失意了,就悲苦地吟诵“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颠沛流离的杜甫,饱受战争摧残,登高之时就悲叹道“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柳永因不忍心与朋友的分别,凄切地唱道:“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句解:

(1)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即不是指中国诗歌中的某一类作品或某位诗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人”腐化,是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这句话,借助比喻和对比(“早熟”与“早衰”),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句解:

(2)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没有坚实的基础,影响艺术稳定、长远的发展。

这段话的幽默地用了一个《百喻经》的比喻.“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以及“流毒无穷地聪明”这种似反实正的说法,说明中国诗高度发展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3、第三自然段是从哪方面来谈中国诗的?得到了什么

结论?(结合原文回答);分析:

篇幅短小

原因:(1)“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2)“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浅唱愁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