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中国+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pptxVIP

明清时期的中国+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课

明清时期

(1368——1840);学习目标;明(1368-1644)

应天(南京)——北京;时间;任务一·知识回顾;1.分析历年山东高考试题

;任务二·确定重点知识;如何从价值观层面定位明清历史?;任务二·确定重点知识;任务二·确定重点知识;任务二·确定重点知识;任务二·确定重点知识;考查方向一·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的制度;1.角度一:商人社会地位提高。(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

明初从服装等方面对商人地位进行了限制。明中期以后,商人已不再局限于法律中明文规定的服饰要求。例如,“今之商贾,姑以衣服言之,其止用绸纱乎?”//不仅如此,大批商人及其子弟通过捐纳进入仕途。//还出现了儒商结合现象,例如徽商一方面自己或其子弟热衷“儒业”重视科举入仕,另一方面运用儒术进行商业活动。

//明初士大夫普遍持贱商观念,明中后期的士大夫对商人态度发生变化。王守仁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汪道昆提出:“良贾何负闳儒”。李玑认为:“士农工商,异业而同心,协虑而各致。”汪道昆提出“窃闻先王重本抑末,故薄农税而重征商,余则以为不然,直一视而平施之耳。”

根据材料,指出明中期以后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表现。(8分);任务三·核心素养提升

——以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的制度为例;解题思路

(1)该案主要是由哪些矛盾引发的?(6分)

所需史料

乾隆朝后期及嘉庆朝,大批异籍农民涌入安徽等地,就山搭棚,垦荒为生,被称为棚民。乾隆五十九年,安徽徽州休宁程氏的一些族人私下将山场租给棚民种苞谷。随着开种山场规模扩大,部分族人与棚民发生纠纷并持续多年,遂于嘉庆十二年以族长程元通名义派程怡仁到都察院控告棚民。

程氏状词:“我们住居地方,环抱皆山,祸遭流匪方会中等向无业地棍程金谷等盗租山场,搭棚纠集多人,私行开垦,种植苞谷,以致山倾石泄,涨塞河道,山上坟茔尽行挖掘,山下田庐皆受其害。该棚匪千百成群,实为地方之患”。

审设问:一对矛盾必有矛盾双方,矛盾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

人与人,双方有分歧,例如:

人与资源,例如:;解题思路

(2)案件的处理体现了当时社会治理的哪些特点?

所需史料

嘉庆上谕:“或设立禁约,责令逐渐迁移,或勘定界址,就地妥为安插,不致无籍之徒愈聚愈多,日久为害地方,亦不至驱逐过骤,激成事端。……以期永杜争端,辑宁民业为要。”

地方处理意见:酌断山主退还部分租价银,“方会中等遵即拆棚领银,挈属回籍”。其他棚民,或“酌定章程,分年饬令退山”,或“呈明入籍,照旧编甲”。程怡仁“照虚捏情节混供……杖九十,徒二年半。据供母老丁单,斥县查明照例办理”。其他人等,按律处理。嗣后,禁“山场混召异籍之人搭棚开垦”,“严定专条,有犯从重科罪”,令各族长、祠长“勒石公祠中,俾共知警惕”。

审设问:从案件处理的各组成要素出发,推理当时社会治理的特点。

案件处理构成的诸要素:案件处理要达到的效果(目的)、参与案件处理的主体与处理程序、案件处理的依据、判决的执行。;任务四·核心素养提升:

——以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的制度为例;本课小结;素养检测

(三个考查方向);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明太祖朱元璋首言:“商贾之士皆人民也。”明朝建立之初,他即实行恤商的新法,将税率降为三十分之一,下诏令官府采购应照时价公平给付。明初虽实行专卖政策,但比元代已大为放松,像盐这样的专卖品也与商家分利。商人可以贩粮到边境,领盐引回内地取盐。山(西)陕(西)、江淮等地商人纷纷奔走于各边镇,边地也随之繁荣起来。朱元璋认为“治国以教化为先”,鉴于商贾多不读书,特命儒上编书教之。随着恤商政策的实施,城市中的商人活跃起来。在他们的带动下,元未遭到破坏的历代名城逐渐恢复。城市的繁荣带动了娱示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戏曲、说书等通俗文艺逐渐在民间流行起来。

——摘编自吴慧《中国商业通史简编》

(1)据材料概括明初恤商政策的内容。(5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恤商政策的影响。(7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