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和专题五.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四——古代监察与考核制度秦汉时期

一,中国古代监察与考核制度的发展

秦朝

秦朝

监察制度

中央——御史大夫

考核制度

地方——监御史

上计制

汉朝

监察制度

中央——御史大夫——西汉晚期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

地方——刺史制度——首创巡视监察制度,代表皇帝巡行郡国

司隶校尉——汉武帝时期首创,监察京畿地区的官员。

魏晋南北朝——由于门阀士族势力强大,监察制度和考核制度都流于形式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

监察机构

考核制度

①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对地方具有巨大的震慑作用;

②门下省也具有一定监察职能。

尚书省吏部,唐代以才能和品德考核官员,分为九等

4,宋朝

宋朝

监察机构

监察制度

考核制度

御史台(“乌台”)、谏院(唐朝时属于门下省,宋朝脱离门下省独立)

台谏合一——御史和言官职权相混,扩大监察范围,限制外戚和宦官专权,加强君主专制。

5,元朝

元朝

监察机构

考核制度

中央——御史台

地方——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

6,明朝

明朝

监察机构

考核制度

中央——都察院、六科(“科道”);

厂卫机构也具有监察职能

考满与考察

地方——巡抚、巡按(通常由御史充任)、按察使司等

清朝

六科、都察院(六科并入都察院)

考课制度

京察——京官

大计——外省文官

监察与考核制度的特点:

以小制大,以轻制重;2组织独立,独立于行政系统;3,垂直管理,选拔严格;4,文化素质要求高

专题五——官员选拔制度

选官制度的发展:

西周——春秋:世官制——贵族政治——血缘、世袭、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僚制度萌芽

春秋战国时期

选官方式

军功爵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

贵族政治逐渐落幕,官僚政治兴起。秦国的贵族政治打击的比较彻底,山东六国旧贵族势力比较严重

荐举

3,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法家思想

4,两汉:察举制

西汉早期

军功制;郎官(荫庇任子、资选、上书等)

西汉早期,军功地主较多,对皇权的加强造成了影响

汉武帝时期

为了对抗武勋集团,汉武帝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

自下而上的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官员,各地方根据人口的比例向中央推荐官员,名额极少。

常科:有具体标准,如孝廉和茂才

察举制前期为汉朝选拔了大量的人才,后期主要看重家世背景,被世家大族所垄断。

特科:没有具体标准,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和明经等

博士子弟、征辟、荫子制和积功劳为官等形式

5,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文帝曹丕首创——为了争取世家大族对曹魏政权的支持

在各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负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品评士人的资品(“计资定品”)。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①制定了一套选官的标准,客观上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人才;②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东汉末年州郡官员自辟僚属;

③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九品中正制只看家世,不看德行,形成了“上品无士族,下品无寒门”的局面,不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社会阶级的流动。

6,隋唐——门阀逐渐衰落,庶族地主渴望参政,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科举制建立

隋朝

隋炀帝时期建立“进士科”,科举考试建立

①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②削弱了门阀士族的势力,促进了阶级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③将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④对地方的文官制度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朝

科举考试有了一定的发展

唐太宗时期,扩大了科举考试的规模

唐代的科举制还没有成为主要的选官方式,门阀士族的影响较重,报考门槛较高,不面向全社会开放(荫庇、举荐等方式广泛存在,此外还存在“行卷”现象,作弊现象严重)。

武则天时期,出现了殿试(并没有形成一种制度,宋朝走向制度化)和武举

唐玄宗时期,任命高官主持考试,诗赋成为了主要考试内容

注: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与衰落

魏晋南北朝时期

门阀士族的鼎盛时期——王与马,共天下。南朝时期,由于门阀士族子弟人才凋零,远离军权,寒门庶族(庶族不是平民,属于政治上没有特权的中小地主和商人)崛起,士族走向衰落。

政治:九品中正制

经济:庄园制

唐朝

走向衰落

唐太宗时期《氏族志》

武则天时期《姓氏录》,抬高了庶族地主的地位

黄巢起义

宋朝

门阀士族不复存在,科举面向全社会开放,门第观念逐渐淡化(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7,宋朝——科举制走向成熟,逐渐制度化、规范化

宋代科举制

取士规模扩大、录取人数增多

面向全社会开放,社会阶级流动性增强(宋代的宰相出身平民的比例明显提高)

规范、公平——糊名、誊抄、锁院制度

殿试成为一项制度——天子门生——防止主考官与考生之间抱团进行党争,加强君主专制

“以经义定去留,以律义定高下”——反映宋代的进士素质全面,必须学习法律知识才能做官(“通

文档评论(0)

东山书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业务以学生学习成长为中心,为外语培训、中小学基础教育、学前教育,提供各种学习资料支持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