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6.4借景与夹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ppt

(45)--5.6.4借景与夹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借景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便称为借景,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由于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丰富游赏的内容,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在有限空间获得无限的意境,设计者还常常将视线所及范围内的山景、林景、水景等的形、声、色、香等组织到园内或景区内,以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计成在《园冶》一书中道:“夫借景,林园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因时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

因此,根据这段话可将园林借景方式分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因时而借。;一、借景的方法

(1)远借

远借就是为了于不完全封闭的景观空间中欣赏空间以外的远处之景,而将远处的景物组织进来,所借物可以是山、水、树木、建筑等。

;远借手法

·借助原有地形,开辟视线

·堆假山、叠高台

;(2)邻借

就是把园子邻近的景色组织进来,是间隔距离较短的借景。一般借助山体、楼台俯视或开窗透视,将邻近景色引入。

;苏州沧浪亭;(3)仰借

仰借是利用仰视借取的园外景观,以借高处景物为主,如古塔、高层建筑。

;(4)俯借

俯借是指利用居高临下俯视观赏园外景物,登高远望、俯视所借园外或景区外的景物。

;(5)因时而借

是利用一日或四季大自然的变化与园景配合组景。

一日可朝借朝霞旭日,晚借夕阳星夜月。

一年四季可借春光明媚、夏日原野、秋天丽日和冬日冰雪。;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二、借景内容

(1)借山、水、动物、植物、建筑等景物。

(2)借天文气象景物。

(3)借公共环境景物。

;夹景

为了突出优美景色,常将左右两侧贫乏景观以树丛、树列、土山或建筑物等加以屏障,形成左右较封闭的狭长空间,这种左右两侧的前景叫夹景。

夹景是运用透视线、轴线突出对景的方法之一,可以起到障丑显美的作用,可以增加园景的深远感,同时也是引导游人注意的有效方法。

;植物夹景

植物夹景是用树丛、绿篱的两侧排列栽植法,使植物形???较封闭的狭长空间,利用轴线的导向及透视焦点的视觉特征,突显尽端景观。

为突出视觉感,引出专一的视觉焦点中心,那么夹景的尽头必然要设置一个精彩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景物。

;

总结

“借景”其实是文学艺术的比兴手法在风景园林艺术中衍生的奇葩,它传承了中国文化“物我交融”“托物言志”等优秀传统观念,其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能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完善和发展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首先就是要保持自己的传统和特色,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同时也启示我们,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风景园林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也要积极地创新。;Thankyou!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7****28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