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ppt课件
发热概述与原因护理评估与观察护理措施与操作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发热概述与原因
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发热定义根据发热原因和类型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发热分类发热定义及分类
010405060302感染性发热:由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等。变态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血清病、溶血反应等。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度脱水等。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如中暑、脑出血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原发性低热、感染后低热等。常见发热原因
体温上升期01此期患者表现为畏寒、皮肤苍白、无汗,体温上升方式可分为骤升和渐升,骤升型患者体温可在数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常伴有寒战;渐升型患者体温上升较慢,一般无明显寒战。高热期02此期患者体温已达到或略高于上移的体温调定点水平,体温调节中枢不再发出寒战冲动,故寒战消失,皮肤血管由收缩转为舒张,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深加快,出汗逐渐增多。体温下降期03此期患者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逐渐下降,皮肤潮湿,出汗增多。发热时生理变化
02护理评估与观察
体温监测方法常用方法有口测法、肛测法和腋测法,需根据病人年龄、病情等选择合适方法。注意事项测量体温前需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测量前避免剧烈运动、进食冷热食物等;测量时需保持安静,腋窝夹紧体温计,测量时间至少5分钟。体温监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0102伴随症状观察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并发症。观察病人是否伴有寒战、抽搐、出汗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有关。
心理状态评估了解病人发热时的心理反应,如焦虑、烦躁、恐惧等,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评估病人对发热的认知程度,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
03护理措施与操作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有助于降低室内温度和细菌浓度。保持室内通风调节室温减少衣物根据患者舒适度需求,适时调节室内温度,一般维持在24-26℃。适当减少患者衣物,避免过度包裹导致热量无法散发。030201环境调整与舒适度保障
酒精擦浴利用酒精挥发带走热量的原理,用25%-35%酒精擦浴患者皮肤,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及足底。温水擦浴使用32-34℃温水进行全身擦浴,通过蒸发和传导作用促进散热。注意擦浴时避免患者受凉。冰袋降温将冰袋置于患者头部、腋下及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通过传导作用降低体温。注意随时观察冰袋有无漏水及局部皮肤情况,防止冻伤。物理降温方法及注意事项
药物降温治疗配合口服退热药遵医嘱给予患者口服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体温变化。注射退热剂对于高热持续不退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注射退热剂,如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等。注意注射部位的选择和消毒,以及用药后的观察。抗生素使用如发热由细菌感染引起,需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注意观察用药后的病情变化及副作用情况。
04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
发热时,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应及时补充水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建议患者多饮温开水、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避免饮用过冷或过热的水。对于不能口服或口服不足的患者,可通过静脉输液等方式补充水分。水分补充策略
发热期间,患者应以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为主,如稀饭、面条、鸡蛋羹等。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柚子、菠菜等,以增强免疫力。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合理膳食结构建议
特殊情况下营养支持途径选择对于高热、病情较重的患者,可通过肠内营养支持(如鼻饲)或肠外营养支持(如静脉营养)来提供足够的营养。在选择营养支持途径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决策。肠内营养支持时,应注意管道的清洁和护理,避免感染;肠外营养支持时,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肝功能等指标。
05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
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患者是否焦虑、恐惧或不安。评估患者情绪状态耐心倾听患者对发热及其症状的描述,关注他们的感受和担忧。倾听患者主诉根据患者的情绪状态和主诉,确定他们在心理方面的需求,如需要安慰、鼓励或信息支持等。确定心理需求了解患者心理需求
保持耐心和热情对患者的问题和疑虑给予耐心解答,保持热情友好的态度。注意非语言沟通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语气等传递关心和安慰的信息。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医学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交流。有效沟通技巧培训
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他们的理解和同情,减轻孤独感和无助感。表达理解和同情鼓励患者说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绿巨人学习_坡地建筑设计.pdf VIP
- 基于自适应的改进人工蜂群算法.docx VIP
- 2025-2025南大核心CSSCI目录.docx VIP
- 2025年中国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白皮书.pdf VIP
- 2025年完整版)体育单招语文试题附答案 完整版520.pdf VIP
- 【Jefferies-2025研报】幻灯片:肥胖症相关公司在ADA会议及下半年的布局:安进、诺和诺德等.pdf
- 海南省建设工程项目经理(注册建造师)信用评价标准2025.pdf VIP
- 为旅行社产品定价课件(共21张PPT)《旅行社计调业务》(中国言实出版社).pptx VIP
- 《基于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简介》-姜俊.pdf VIP
- 《中国人民海军》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