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自学中医要三勤
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3月8日星期一
在中国古代,中医属“国学”的范畴。中医史上的大师级人物,大多是秀才、举人、进士,如北宋之沈括(1031?1095年,著有《苏沈良方》等)、朱肱(生卒年不详,著有《伤寒百问》,又名《南阳活人书》)、南宋之许叔微(1079?1154年,著有《类证普济本事方》等)、明代的李时珍(1518?1593年,著有《本草纲目》等)。北宋名丞相范仲淹(989?1052年)曾说:“得志愿为贤丞相,不得志愿为良医”;后来他考中进士,官至右丞相,日理万机,也就无暇再去研究中医了。如此,中国历史上多了一位救国济世的名丞相,却少了一位悬壶济世的名中医。
道教也属“国学”的范畴,古有“医道同源”之谓,所以中医与道教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历史上不少著名道士如晋代的葛洪(284?364年,著有《肘后备急方》)、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452?536年,著有《本草经集注》)、唐代的孙思邈(581?683年,著有《备急千金要方》)等均是中医史上的巨擘。道教追求长生不老而成仙,中医致力保健去病而延寿,二者的目的和方法是一致的。
自学中医之路究竟应该怎么走?中医学,浩瀚如海,只有舍得吃苦耐劳的人,才能抵达理想的彼岸。“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如此,才能探得岐黄之术的奥秘。
已故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李甫聪,13岁即到中药店作学徒,老板给他的规矩是——身稳,手稳,嘴稳,耳灵,腿勤。干了一段时间后,他再三恳求老板准许他夜读医书,老板答应了,但条件是必须守夜店。有一年除夕,老板早早关了店门,他抱着一本《药性赋》,一口气读了个通宵。无师指点,就借助字典,读一遍加圈点,读二遍加批语,读三遍作笔记,然后再默诵,并用自问自找答案的方式做作业。如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他日后成为一代名医铺平了道路。
原上海中医学院副院长金寿山教授(1912?1983年),早年随父学医,从小就按照父亲要求,背熟了《黄帝内经》。由于背不准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他不知受了多少责难。17岁父亲去世后,家境贫寒,迫于生计,他只得到私塾去当“小先生”。白天时间不够用,就在晚上读医籍至深夜。无师传授,就设法“偷学”,经常在中药铺柜台上反复揣摩别人的处方。为了学得名医的绝招,甚至每天花好几个小时混在病人中去偷学,被人识破赶了出来。无师指点,就边读书边琢磨边归纳,年深日久,竟把手头的两部医籍翻得破烂不堪。这勤恒的毅力,把他引向了成功之路。
求学之路固然崎岖,但苦中有乐。成都中医学院妇科名医王渭川教授1898?1988年)自幼跟随祖父(清末举人)读经,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础后从师学医,经常到“善化堂”去看书、借书、抄书,并以此为无上乐趣。
怎样治学才能更有成效呢?治学之道,虽无捷径可走,却有方法可循。要有毅力,还要勤奋,勤而得法,勤中有巧。概而言之,就是三勤一一勤读、勤思、勤问。
勤读,就是反复阅读,把书读熟。每读一遍必有一遍的收获,重复的次数越多,理解也越深刻。即使深奥难懂的书,通过反复阅读,也会逐渐明白其中的道理。正如《朱子读书法》所说:“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勤思,即读书后还要勤于思考。读书是为了明理,而要真正懂得书中的道理,就必须开动脑筋,勤于思考,这就是古代圣贤说的:“学以思为贵”。在读书时,如果不勤思,只知死记硬背,那是难以把道理弄明白的;孔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懒于动脑,必然智力贫乏。
在勤思之中,又贵在勤问。要把一部书读懂,首先要自己问自己,自己提出疑问,自己来答疑,如果一时尚难释疑,可以先做个记号,等到全书读完之后,回过头来再读、再思、再问、再答,直到疑问解开,真正读懂弄通为止。《朱子读书法》说得很明白:“读书,始读,未知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并强调说:经常深入质疑的人,学识才能进步得更快,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是也。阅读中医经典书籍,如能自问自答,解除疑问,对于明理也是大有裨益的。已故福建中医学院胃病名医赵芬教授就颇有体会,他见《脉经》上讲到浮脉“如水漂木”,似乎易懂,但追问浮脉的实际标准,又难把握。王叔和为什么说浮脉“如水漂木”?如果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即认为浮脉在皮肤上,如木头漂于水面上一样,是很不全面的。中医言脉,在于脉气,即脉之动态,浮脉即应指上浮之力。临床验浮脉,即重按之后,随即轻轻提起,手指不离皮肤,脉气亦随指上浮,这才能定为浮脉。
当然,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有些是自己难以解答的,这就需要有人指点和点拨,才能少走弯路,所以自学也要注意寻求明师。古语云:“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可以与我们共勉。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全站仪的坐标放样工程测量74课件讲解.pptx VIP
- 湖北省楚天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后续服务承诺及其保障措施.docx VIP
- 2024凉山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经济思想学习纲要》学习辅导试题及满分答案.docx VIP
- 油库安全设施设计专篇.pdf VIP
- 建筑施工 - 新19J108外墙外保温薄抹灰系统建筑构造.pdf VIP
- 建筑测量工程全站仪坐标放样及坐标测量教程.pptx VIP
- 湖北省楚天教科研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含解析.docx VIP
- 全站仪数据采集坐标放样.doc VIP
- 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