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3-4单元知识点归纳
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
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备注
金属、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
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
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
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合物分子。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第二节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
原子(不带电)
原子
(不带电)
原子核(带正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每个质子带
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的空间内做着高速运动
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积的十万分之一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如氢原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
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的排布
在含有很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就像分了层一样。这样的运动,我们称为分层运动或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能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能排第三层。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n为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一个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17
+17
287
弧线表示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容纳的电子数
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
元素的种类
①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形成稳定结构。
②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获得电子,而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③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为2个),为相对稳定结构。
元素类别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性质
结论
金属元素
<4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
易发生化学反应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非金属元素
≥4(H:1)
易获得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阴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
=8(He:2)
难得失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
极难发生化学反应
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互相吸引,结合形成稳定的、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离子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是8(氢是0)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回原子。
离子符号
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在原子团或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1可以不写。如Na+(钠离子)、Ca2+(钙离子)、H+(氢离子)、Cl-(氯离子)、O2-(氧离子)、OH-(氢氧根离子)等。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Mg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下地理知识点总结 .doc
- 七年级第二轮复习知识点大纲专题五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doc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doc
- 三角函数公式.doc
- 三棱锥的一个体积公式及其两条推论 .doc
- 三棱锥的一个体积公式及其两条推论.doc
- 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doc
- 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doc
- 电工常用公式 .doc
- 华杯赛试题的考点分布及考察知识点的主要题型.doc
- 2025年上海市上海市宝山区高三英才班下学期数学限时训练试题.docx
- 2025年上海市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数学试卷.docx
- 2025年上海市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数学试卷.docx
- 2025年上海市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数学试卷.docx
- 2025年上海市上海市嘉定区高三英才班下学期数学限时训练试题.docx
- 2025年上海市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下学期数学基础题、中档题型强化训练.docx
- 2025年上海市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数学试卷.docx
- 2025年上海市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数学试卷.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除皱美容套装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数学试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