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pdfVIP

黑龙江大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把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

取名为“江西诗派”。“江西”即宋代的江南西路,黄、陈等人都习禅甚深,所以吕

本中用这个词来称呼诗派。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是他少年所作,所列

25人中除陈师道以外,只有少数作品有较多的流传,但吕本中所提出的江西诗

派确实是符合事实的,诗派成员大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黄庭坚的影响与指点,确

实是声同气应的诗歌流派。

宋初以来,宋人对唐诗中的典范不断进行新的选择,这种选择沿着道德判断和美

学判断两条途径同步进行,那就是以平淡为美。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的

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的诗。苏、黄的诗学

理想貌似有异,那是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古老风格,到了北宋中叶,在这样的

背景下,黄庭坚举起了以杜甫为诗家宗族的大旗。到了宋末,便把杜甫称作江西

诗派之“祖”,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推为诗派之“宗”,也是一个以地域

命名的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

黄庭坚、陈师道去世以后,诗坛的空气趋于凝固。当时宋代诗歌特征已基本定型,

黄、陈法度森严的创作更为青年人提供了法则和规范,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

技巧,这也是当时整个诗坛的倾向。

突然发生的靖康事变打破了诗坛沉闷的空气。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蹄踏入北

宋都城汴京,宋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这可以算是北宋最

大的历史事件。因为“靖康之变”,诗人们的生活颠沛流离,诗歌创作的内容、意

象、题材、风格均发生了变化。乱离之苦、家国之思涌现到诗歌题材当中。

进入南宋以后,黄庭坚诗风的影响逐渐减弱,代之而起的是一种轻快圆美的新风

格。与此同时,所谓“活法”是主张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其中并没有特定的风

格论内容。但由于当时盛行的诗歌法则都源于黄庭坚的江西诗派。

(摘编自王晶《江西诗派的形成及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二:

文学总是于不断创新中发展前进的。在文学的创新中,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时

代氛围以及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都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但时代普遍的社会心

理和文学家个体的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般认为,以曹丕的《典论•论文》为标志,文学进入了自觉的时代,魏晋时期

是中国文学自觉的起点。曹丕在论及文学创作时强调“文以气为主”,这里的“气”

是作为人的一种心理、生命状态和内在修养而存在的,从而决定作家文学创作的

整体风貌。我们可以认为,文学的自觉是作家主体对自我意识的体认后的一种文

学创作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作家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创作,表现自己的生

命情感和审美理想。

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表明,文学主体意识总是处于不断弱化和强化的过程之中的,

就南宋中兴时期而言,是江西诗派的主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而趋于失落后的

强化和回归,正是由于此才有可能形成南宋诗歌创作的最高峰。江西诗派自黄庭

坚始,“资书以为诗”,“词意高胜”要从学问中来,惠洪《冷斋夜话》卷一曾引黄

庭坚语云:“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谓之夺胎法。”从此可以看出,黄

庭坚强调作诗要注意在前人文辞文意上引申加工。黄庭坚的本意是借鉴和利用前

人优秀的文学遗产,他自己也精于此道,并且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同时又追求奇

崛瘦硬的诗风,这样就必然填塞典故,把创作活动引入狭隘的境地。因此,才力

低下的江西后学以此法为诗,就难免蹈袭之弊。

江西诗派的后学者在前人之后亦步亦趋,不敢稍逾规矩,逐渐丧失了创作主体的

能动性。这样,即从生活中寻找诗思,以生活和情感作为表现对象。从而使得文

学创作和文学审美放弃了对主体意识的把握,这就必然导致诗思的枯竭而使得创

作进入困境,即使有所创作,没有个性,当然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因此,从黄庭坚到江西诗派末流,诗人的主体意识处于不断的弱化之中。

(摘编自颜文武《论南宋中兴诗人对江西诗派的超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江西诗社宗派图》所列25人中,大多数人没有作品流传下来,可见该诗派

成员的创作水平参差不齐。

B.江西诗派中的成员大都与佛教颇有渊源,他们的诗歌具有禅意美,往往流露出

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情绪。

C.受当时整个诗坛创作倾向的影响,黄庭坚、陈师道在创作诗歌时更加注重吟咏

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

D.江西诗派后学者的主体意识不断弱化,他们逐渐丧失从生活中寻找诗思的能力,

其作品的创新度也不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靖康之

文档评论(0)

135****5548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