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

我们知道,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

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它不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

处可见,在我国古代的语言中也是非常普及的,这里所要谈的就是我

国古代语言中常用的几种修辞方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引用、叠音、对偶、比喻、拟人、借代

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互文,等

这里着重介绍引用和叠音这两种修辞方式

一、引用

所谓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文章中,适应题旨情境,巧妙地夹

插确凿的史实先例,古圣先贤名人巨匠的言论以及家喻户晓的典故、

成语、格言、歌谣、谚语、俗语、歇后语等,以此来增强语言的说服

力和感染力,有效地证明观点抒发感情。“引用”作为汉语传统的修

辞手法,适用于诗歌、骈赋、戏剧、小说、散文、政论等各种文体,

可以说理叙事,可以抒情状物。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早期文化

作品《诗经》,其中已经有“人亦有言”、“先民有言”的字样。先秦

两汉,在言谈中引用《诗经》成为跻身高层社交场合的立身之本。只

要与当时的环境协调,与本人的身份合宜,所引诗句能够“言志”,

就可以不管原诗真意。《左传》中就有诸侯之间朝聘盟会时“赋诗言

志”的记载;孔子也曾教育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当

时“引用”之风甚盛,引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今天,阅

读文言文,如果缺乏必要的引用修辞知识,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所以引用修辞手法对我们阅读、鉴赏古籍,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以

1

及现实社会的经济文化有着直接的影响。

引用所作的实践努力是选用在人们头脑中有长期影响的语言意

识,即文化积淀,利用其与表达者所表达的思想观点的相同、相反及

相通之处,唤起交际双方情感的共鸣,从而使论证更有力,说理更透

彻,抒情更充沛。其修辞效果显著,功能丰富多彩,可以概括为以下

几点。

(一)言简意赅形象贴切

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刻的内容,以简驭繁,收到言简意

赅贴切形象的表达效果,这是引用最显著的修辞特征。引用的典故、

故事、俗语、谚语、格言以及圣哲的语录等,是人类长期生活生产实

践经验的总结,有些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准则;而且,它们具有简练生

动的表达方式,是语言的精华。

例如:

(1)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

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

也。”(《左传·僖公五年》)

例中引用谚语说明保护邻国不受侵犯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

侵犯,一语中的,形象生动,发人深省。

(二)含蓄委婉韵味无穷

我们汉民族的情感展露往往是内敛式的,把含蓄蕴藉看作至高的

艺术审美标准,而且有时人的思想感情是不便于明言或者是难以言传

的,这时借用委婉含蓄的表达方法——引用,可以使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把读者带进一个驰骋想象的辽阔天地。

例如:

(2)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唐·杜甫《丽人行》

(3)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例(2)上句用北魏胡太后与杨华私通,后来杨华畏罪南逃,胡太

后作《杨白花歌》以表思念的典故,讽刺杨国忠与虢国夫人的暧昧关

系;下句用西王母“青鸟信使”的典故,暗示他们明来暗去,传递消息

锋芒暗隐,贴切自然。假如直抒其意,一定会感到索然无味,况且

杜甫也不敢公然冒犯当时炙手可热、势倾天下的杨国忠兄妹。运用

引用修辞手法既避免了针芒外露,又对杨贵妃姊妹骄奢淫逸的生活

给予了有力的嘲讽,回味悠长。例3)引用陶渊明的《挽歌》诗。在

当时黑暗的高压统治下,鲁迅只能用含蓄委婉的笔锋来刺激反动当局

文章开头就说“以我最大的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他们快意于我的苦

痛”,引用正渲染了这种悲愤填膺的感情,言已尽而意无穷。

二、叠音

汉语叠音词,不只是声韵的重叠,还在于词的重叠,故有重言、叠词之说

。叠音,赋予听者以乐感;叠词,赋予读者以形态,以想象。“年年岁岁花

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听者,有一种周而复始

,

循环往复的情调;读者,在“年年岁岁”与“岁岁年年”的错觉中导入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