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广西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VIP

广西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阅读

2024届广西柳州市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别徐州①

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②,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③东。

【注】①此词作于公元1079年。其时苏轼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②彭城,徐州。泗水在徐州。③楚江,泗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泪折残红”这一细节迹象与神情兼备,眼泪与残红相照,泪犹残红,残红溅泪,极是渲染感情之笔。

B.“隋堤三月水溶溶”,情景交融,将词人离别徐州的浩荡悲思注入东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

C.“背归鸿,去吴中”,亦写途中之景,而意极沉痛。春光明媚,鸿雁飞归故居,词人与雁同行,触景生情。

D.下片运用拟人手法,词人欲托清泗流水把相思之泪寄往徐州,怎奈楚江东流,相思难寄,令词人怅然若失。

16.词的上片以比较少见的感慨起调,“思无穷”,即思绪无穷无尽。上片中词人的“思无穷”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答案】15.C16.①与徐州刚刚相逢又匆匆离别,词人依恋之情无穷无尽;

②与徐州的友人含泪携手分别,词人愁苦之情无穷无尽;

③离别徐州正是暮春时节,即使春光犹在,但无人共赏,词人孤寂之情无穷无尽。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词人与雁同行”错误。“背归鸿”,两者方向相反,并非同行。词人从江苏徐州到浙江湖州,是从北到南,大雁是从南方回到北方。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之感。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之人。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与徐州刚刚相逢又匆匆离别,词人依恋之情无穷无尽,饱含着词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

“既相逢,却匆匆”,已经相逢了,可在一起时候的欢乐却是那么短暂。在我临行之时,握着佳人纤细的玉手,欲语还休,只得流泪对着漫天飘零的落花。写自己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与徐州的友人含泪携手分别,词人愁苦之情无穷无尽。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写想要问温暖的东风还留下多少?春天纵使还在,与谁共赏呢?由残红而想到残春,因问东风尚余几许,感叹纵使春光仍在,而身离徐州,与谁同春。此三句通过写离徐后的孤单,写对徐州的依恋,且笔触一波三折,婉转抑郁,词人孤寂之情无穷无尽。

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南行①(节选)

陆游

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绳大路东西出。

平川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

地近函秦气俗豪,秋千蹴鞠分朋曹②。

将军坛③上冷云低,丞相祠前春日暮。

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

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春。这年三月陆游赴山南(又名汉中)上任。山南为今陕西南郑一带。②分朋曹:指分组进行比赛。③将军坛:指汉高祖刘邦拜大将韩信的坛,遗址在今陕西南郑一带。

15.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紧扣题目,交代诗人的行程,“如绳”二字勾画出山路走势。

B.七、八两句借当年韩信登台拜将和诸葛亮北伐之事来叙写古今兴衰之变。

C.九、十两句指出中原沦陷的原因是统治者未能由江淮出兵,暗含着批判。

D.诗人于写景叙事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时局的看法,景、事、理融为一体。

16.诗人认为关中地区可以作为北伐的“本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理由。

【答案】15.C16.①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为战略资源要地。②近靠函谷关,地势险要,为战略军事要地。③民风豪爽刚健,百姓身强体健,为北伐重要兵源。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

C.“原因是统治者未能由江淮出兵”错误,诗句意思是,若要收复中原,不应该选择从江淮出兵的战略方针。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

“平川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平坦肥沃的原野一眼望不到头,麦田青青而桑叶郁郁葱葱。汉中之地,处处是平川沃野,麦陇青青,长势喜人,蚕桑郁郁,男耕女织。可见,关中地区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为战略资源要地。

“地近函秦气俗豪,秋千蹴鞠分朋曹”,地近陕西民气风俗多豪放,人分两方又踢球又荡秋千。可见,近靠函谷关,地势险要,为战要略军事地;民气风俗尚豪壮,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