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VIP

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阅读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别黄徐州①???

陈师道

姓名曾落荐书中,刻画无盐②自不工。

一日虚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③。

白头未觉功名晚,青眼常蒙今昔同。

衰病又为今日别,数行老泪洒西风。

【注】①黄徐州:作者之友,时任徐州知州。②刻画无盐:《晋书·周觊传》:“庾亮谓觊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觊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说的是他自惭不如乐广,别人称誉太过,犹如刻画无盐,而以西施的形貌相加,就显得唐突了。③途穷:《晋书·阮籍传》:“(阮籍)率意独驾不由路径,车迹所穷,辄痛哭而

返。”句中“途穷”是指绍圣元年(1094年)因党事牵连而被罢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中的“别”字表明,本诗是一首离别诗,“黄徐州”是辞别的对象。

B.诗人认为自己为官十年,只是浪得虚名,着实愧对于推荐自己的友人。

C.黄庭坚在《登快阁》诗中使用“青眼”的典故,其作用与本诗有所不同。

D.尾联,诗人由自己的现况着笔,点明诗为告别而作的主旨,情感真挚。

16.尾联中有“数行老泪”之语,你认为这里的“泪”有哪些内涵?(6分)

15.B(“诗人认为自己为官十年,只是浪得虚名”理解不当,颔联前句意思是一朝得有虚名,由友人推荐做官;后句意思是自己为官十年,现在仍有穷途之感。结合注释来看,诗人因党事牵连而被罢职,并没有表达出自己为官十年“只是浪得虚名”的意思,也没有表达出愧对友人之感。)

16.①官职被免之痛。诗人因事被免,不免有“途穷”之感,化用阮籍的典故,表达内心的伤感。②年老体衰之伤。现在自己已白头,又“衰病”在身,不免有年华逝去,体衰不健的感慨。③惜别好友之凄。在秋风之中,诗人要告别友人离去,离别之情不言自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错刀行①

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②,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注】①《金错刀行》是作者从军后第二年供职嘉州时所作。②此句借用战国时两句楚民谣“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败于秦,楚人欲雪此恨,乃有此谣。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芒”化用龙泉剑气冲牛斗的典故,与王勃写的“龙光射牛斗之墟”有异曲同工之妙。

B.第三四句由刀而引出提刀人,提刀人渴望建功立业,但有志难伸,涌起颓废绝望之感。

C.“南山晓雪玉嶙峋”写山之洁白嶙峋,意与刀之光芒四射相映衬,使得二者相得益彰。

D.本诗意气慷慨,声势雄壮,四句一转韵,适应诗人感情的起伏变化,具大声鞭瞽之美。

16.本诗的尾联“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两句诗的精妙之处。

【答案】15.B16.①化用典故,借用了楚民谣,深刻说明虽然南宋国力衰微,但民心不会死,民力可回天这一道理。

②反诘收尾,表明盛大的“中国”,定会有英雄人物把金人赶出边关。强化了“中国”必胜的壮烈情怀,具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起的力量。

③结构上与前文照应,“中国”并非“空无人”,与“京华”多“奇士”相照应。表明怀抱报国之心的并非只有自己,朝廷中已形成一个爱国志士群体,字里行间洋溢着同仇敌忾的自豪感。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涌起颓废绝望之感”错误。既然提刀,必将有所作为,诗人有悲凉之感,但不颓废绝望。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化用典故,引用战国时“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楚国民谣作比。战国时,秦攻楚,占领了楚国不少地方,楚人激愤,有楚南公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意思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最后也一定能报仇灭秦。借用了楚民谣,深刻说明虽然南宋国力衰微,但民心不会死,民力可回天这一道理。

反诘收尾,“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写难道我堂堂中华大国,竟会没有一个能人,把金虏赶出边关?用反诘句表明:汉族人民定有英雄人物能赶走女真统治者收复中原,表明盛大的“中国”,定会有英雄人物把金人赶出边关。诗人在诗的最后发出了“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时代最强音,强化了“中国”必胜的壮烈情怀,这种光鉴日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体现,永远具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起的巨大力量。

结构上与前文照应,上文“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写我在京城里结交的都是些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