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历史等级考一模试卷专题汇编 3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含详解.docxVIP

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历史等级考一模试卷专题汇编 3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含详解.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03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2024年上海浦东新区一模)古代户籍与国家治理

某高中学生要完成关于“古代中国基层治理”的综评研究,他对教材中的两则材料展开了进一步研究。

材料一里耶秦简

释文大意:

东成里的户主夫是士五(平民),成年女子为妻子沙,未成年女子是女儿泽若与伤。

材料二亦集乃文书

释文大意:

现户主是兀□嵬汝,原户主是祖父兀屈支立嵬。

第一次登记的人口:成丁可征差役的男子祖父四十三岁,父亲……叔叔……。不成丁的女性一人,祖母五十五岁。驱口(家庭奴婢):男性……,女性……。

事产:房子五间,有地产五顷……,包括见种地……麦田……盐碱劣地……。

孽畜:马三匹,牛一头,羊七十口。

现在登记的新增人口:

成丁男子,户主本人四十二岁,大弟……二弟……三弟……,户主儿子阿立嵬二十一岁;不成丁的户主妻子俺赤20岁,弟妻……弟妻……弟妻……

探究活动1:解读史料

“里耶”在秦代属洞庭郡迁陵县,今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亦集乃”今为额齐纳河,在元朝时设有亦集乃路总管府,是从甘肃河西走廊进入漠北蒙古的枢纽。

6.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秦代“里耶”治理的描述正确的有,此地()(双选)

A.属于京畿腹地 B.实行羁縻管理 C.由朝廷任免长官 D.推行文书行政

7.亦集乃路总管府的上级管辖机构是()(单选)

A.郡国 B.枢密院 C.行省 D.宣政院

探究活动2:推测比较

8.依据《亦集乃文书》和所学,推测元朝在当地征收赋役依据的是()(双选)

A.成年男丁 B.成年女子 C.家庭驱口 D.房屋田产

9.概括两则材料户籍记载的不同之处。

探究活动3:深层探因

10.推测导致两则文书关于户籍记载不同的因素。

2、(2024年上海长宁区一模)选必1封面图片。

选必1封面

上图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宋代科举图》,但也有人提出了质疑。

(1)若此图确为《宋代科举图》,从皇帝端坐于上、考生书写于下的场景可以判断,该科举考试的环节为()(单选)

A.乡试 B.会试 C.殿试 D.武举

(2)有人对该图是宋代科举场景的说法提出质疑。请判断下列理由分别针对的是图像中的哪些细节提出的质疑?(配伍)

图像细节

质疑理由

(1)考生站着考试,随意离座,相互交谈,更有相互作揖者。

A.宋代科举,考生按榜就坐,不得移易,不准交谈。

B.考生进场前严格搜身,门禁森严。凭号入场,失号不得入。

C.宋代科举考毕,弥封、誊录。交卷时考场官员已做好收卷准备,严防考卷顺序错乱。

D.考生应穿白色麻衣入考,衣着亮丽则有挟带之嫌。

(2)大门敞开,门口士人交谈甚欢。

(3)场内考生着中下级官服。

(4)考生完成试卷直接提交,很随意。

(3)有人说,以上质疑理由要证伪“该图作者想要反映宋代科举场景”,证据尚不充分。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有学者发现该画原稿右上角有“召试县令”四字。通过考证,该图为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帝鉴图说》中的一页。该书是张居正通过若干帝王故事教育万历帝为君之道的启蒙教材,图文并茂,每图附张居正解说。以下为“召试县令”的解说:

(唐)玄宗以县令系亲民之官,县令不好,则一方之人皆受其害,故常加意此官。是时有吏部新选的县令二百余人,玄宗都召至殿前,亲自出题考试,……那县令所对的策惟有韦济词理都好,取居第一、拔为京畿醴泉县令……又四十五人,考居下等,放回原籍学问,以其不堪作令,恐为民害也。又敕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及外面的刺史,各举他所知的好县令一人……所以那时县令多是称职,而百姓皆受其惠,以成开元之治。今之知县,即是古之县令,欲天下治安,不可不慎重此官也。

(4)(唐)玄宗这一称谓属于()(单选)

A.尊号 B.谥号 C.庙号 D.年号

(5)根据以上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通过解说可确认该图反映的非宋代科举而是唐代科举

B.通过文字解说可说明唐代的官员选拔仍存在推举方式

C.该故事以记述帝王负面言行起到“恶可为戒”的目的

D.张居正据此告诫万历帝地方治理与官员考核的重要性

(6)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选必1选用《召试县令》图作为封面的合理性。

3、(2024年上海徐汇区一模)两税法,下列材料一至三均源自教科书,材料四据李三谋《重新认识“一条鞭法”征收问题》一文整理,阅读这些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颁行两税法的主要原则和目的在于()(单选)

A.扩大收税对象,维系儒学正统 B.扩大收税对象,提高官吏福利

C.简化税收名目,保证国家收入 D.简化税收名目,恢复租调制度

材料二:两税法推行后,白居易写诗道:“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榨取)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同时期唐朝名臣陆贽称两税法:

文档评论(0)

sacress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