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课件.pptx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知识必备一、如何读懂诗歌一、看题目1、可能包含的信息:①时间、地点、对象、事件。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③暗含情感或感情基调。④题材。⑤暗示诗歌表达技巧。⑥主旨。⑦线索等。2.标题与内容无关的特殊情况①“歌”“行”“引”“吟”表示诗歌的体裁,有时与诗歌内容无关,如《短歌行》《燕歌行》。②乐府诗题或仿乐府诗题一般只揭示其题材类型,不反映诗歌具体内容,如《出塞》《拟行路难》《关山月》《采莲曲》。③词牌名、曲牌名是曲调的名称,不反映词作的具体内容,如《声声慢》《虞美人》《鹊桥仙》《望海潮》。二、读作者①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应该了解掌握其主要经历、风格。知人论世对诗歌的鉴赏很有帮助。②创作背景——诗人的生平遭遇、思想主张、所处的社会时代②考试时,试题有时在注释中指出一些关于作者和背景信息。三、读注释注释: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务必仔细研读。1、介绍写作背景(有些信息可能会干扰阅读)、作者(注意字、号)、作者处境。2、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阅读障碍。四、读意象关注常见意象具体意象含义并非一成不变意象组成画面的色彩明暗以及与诗歌意境、情感的关系。五、读情意关键词六、读典故(古人、古事、有来历的词语)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诗人往往会对诗歌语言进行变形处理: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互文诗歌语言特点:含蓄性、跳跃性、凝练性古人写诗改变词序语序,固然出于诗歌语言新奇的需要,但主要出于以下需要:第一,是声律的要求。第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七、读懂“诗家语”八、读题干选择题,它对读懂诗歌帮助极大,要把握好选项特点:①一般是按照诗歌顺序对诗歌的逐一解读;②信息量大,囊括了内容、情感、语言、手法、主旨等丰富信息;③只有一个错误选项,并且大多是在细节上设误。总之,如同文言文阅读第三题的选择题一样,选项有75%的内容是正确的。抓住它们,再加上自己的阅读理解,读懂诗歌便已成竹在胸。九、读首、尾联(句)(1)抓住“起”句。①明起:开门见山,开篇扣题;②兴起:迂回入题、托物起兴。作用:①交待人、时、地、事、环境;②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奠定基调;③统领全篇,设置线索,照应题目等。(2)重视“承”句。作用: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②为下文铺垫和蓄势。(3)直击“转”句。“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由浅入深、从正到反、由实到虚、由抑到扬、由乐到哀、由静到动)。它是文本的思路和作者的情路转换的明显的语言标志,也是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4)定格合句(收束句)。①直笔明揭,直接抒情、言志、阐理。②曲笔收束,隐含或点化主题。用以景结情、折射、暗示(暗喻)等方法表现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或主旨。二、诗歌结构一.古诗的一般结构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近体诗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有的诗讲究起、承、转、合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词上阕(片)首句渲染气氛写景(次)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阕(片)承接上阕(片),表达主旨抒情(主)起承转合的方式及作用(1)“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常见的作用:交待人、时、地、事、环境;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奠定基调;统领全篇,设置线索,照应题目等。方式:明起、暗起、兴起、反起(2)“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密切。作用:内容上: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文铺垫和蓄势。方式:总接、分承、明顺、暗接(3)“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思路,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方式: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由浅入深,从正到反、由实到虚、由抑到扬、由乐到哀、由静到动。“转”的角度:意境、内容、情感、手法、思想境界上…“转句”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照应、铺垫蓄势…(4)“合”句常见的作用有:总结全诗,卒章显志;呼应开篇或诗题,圆合收尾;抒发情感等。方式:明结:直接抒情、议论作结……(淋漓尽致,感情强烈。)暗结:以景结情、借典抒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抓住末句(尾联)认真品读,很有可能就抓住了诗歌最主要的情感和主旨。三、诗歌题材1、酬赠应和诗2、题画诗3、送别坏人诗4、咏物诗5、羁旅思乡诗6、山水田园诗7、怀古咏史诗8、边塞军旅诗9、干谒诗10、爱情闺怨诗题材特征、情感主旨、手法、语言特色、意境氛围四、诗歌形象鉴赏景物形象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意象1、找意象(具体事物,名词性结构)2、意象内涵(象征义)3、意象的作用: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②提供背景③表情达意:(比喻、象征、衬托…)人物的形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