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怀素
怀素(737~799)中国唐代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零陵郡人。主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立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因他三家为僧,书史上称他“零陵僧”或”释长沙”。怀素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忽发出家之意”,父母想阻也阻止不了。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文暇,颇喜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乾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
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王献之从小跟父亲学书法,学了一段时间,遇到了瓶颈,产生急躁的情绪,觉
得每天苦练好辛苦,心想学习书法该有一条捷径才是,因此就向父亲王羲之请教秘诀。
有一天,他走进书房,看见父亲在书桌前挥毫,王献之趁父亲换纸的空档,小心的问:「爸爸,大家都夸您的字写得好,请问有什麼秘诀?」王羲之看看儿子,心里想著:「刀子要快多磨砺,学问要深功夫长。」於是他放下纸笔,牵著儿子到后院,指著十八口大缸对儿子说:「把这十八缸的水用来磨墨,等到水用完了,应该会有进步!」
聪明的王献之听了父亲这一番话,深深的体会到写书法没有捷径,只有勤学练
字,才能写出好书法,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努力且有耐心的学习,终於成为跟父亲一样出名的书法家。
东晋的山阴县酿村这个地方,有一位道士养了十余只漂亮的鹅,王羲之看了以后非常喜,千方百计想要买下来,但道士就是不肯。有一个机会,他写了一卷老子的道德经,向道士换了一群白鹅,高高兴兴地把鹅带回家当宠物了。
王羲之很喜爱鹅,因为鹅的脖子细极长,并有弹性,当鹅的脖子摆动时,自然形成一幅曼妙的舞姿。王羲之就模仿鹅的形态,挥毫转腕,所写的字雄厚飘逸,刚中带柔,既像飞龙又像卧虎。王羲之明白学写书体,不能只是的模仿,必须吸取古人神韵,加以灵活变通,才能有自己的风貌。所以他往往在字体上,求得数种不同的写法。传说王羲之所写的「羲」字、「之」字、「当」字极多,但往往字字不同,这就是变化体势。
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成就,有人认为:「与其说他的书法上的成就,还不如说是他对书法改进的成就。」我们知道,由章草变创为今草,在王羲之以前,固然已经有庾翼、郗惜、王洽等人在下功夫,但把章草变得尽善尽美的,却不能不归功於王羲之。更由於唐宋的帝王多喜爱他的书法,风行草偃,使得王羲之的大名天下皆知。
王献之的书法写得好,连画都画得不错。有一次,大司马桓温拿了一把上好的檀香绢扇,请他在扇面上做画。王献之酒后起了画兴,当下画了一头马驳牸牛,在最后落笔题款时,因为喝多了酒,手没把笔拿稳,最后竟然使笔端落下一小滴墨点溅在牛蹄旁边,王献之一看吓得连酒也醒了,再也不敢随意胡来,因为他知道桓温脾气坏是出了名的,弄脏了扇面可是不得了的。王献之苦苦思索了好一阵子,终於
想出了好法子,嘴角露出了笑意,之后便心有成竹的拿起小楷将小墨滴画成了一只小蚂蚁,又在画扇的另一面写了一篇「驳牛赋」,大司马桓温见了非常喜欢,佩服王献之连小蚂蚁都能画的如真的一样。
笔、墨、纸、砚我们称它「文房四宝」,自古以来书法家都很珍爱自己的书写器具,以下就是宋朝米芾「惜砚」的故事。
宋徽宗十分器重米芾,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徽宗在宫廷内院摆上一张长长的桌子、桌上铺有长二丈的绢帛,旁边放著玛瑙砚、李廷墨、牙管笔、金砚匣和玉镇纸、水滴等御用的书写工具,然后派人把米芾请来,叫他当场挥笔,徽宗自己藏在帘后静静的观赏,米芾不急不忙的提起笔来,笔走龙蛇挥洒自如,徽宗看了非常喜欢,连声赞叹!米芾写完后,轻声向帘后徽宗请求「陛下,这砚台已被臣濡染,陛下不宜再用,就赏赐给臣吧!」徽宗爱才惜才,立即就点头允许!
米芾得到赏赐,就向忘年之交曾祖展示:「我得到一方稀世之砚」,曾祖说:
「如今膺品充斥,你的宝砚是否让我鉴赏一番?」米芾连忙起身取砚,曾祖知道米芾有洁癖,他把手清洗乾净,才小小心心的把宝砚拿在手中,左看右看,赞赏不已说:「这砚台看外形,确实是上品,但不知发墨情形如何?」米芾忙叫家僮取水,心急的曾祖等不及水到,就吐了一口口水在砚台上开始磨墨,米芾愣住了,而且很不高兴说:「这砚台已被污损,失去了它的珍贵。」说完就把这砚台给了曾祖,无论曾祖如何道歉,米芾就是不肯要这砚台了。
北宋的时候,在千秋桥东首,住著一位名叫米芾的大书法家、大画家,一般人都叫他「米癫」。说他癫,他不癫,米癫这人一辈子都有骨气。从不喜欢巴结人。不管是皇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