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三教融合,滥觞汉魏南北朝,发展于隋唐,成熟于宋代,至明代达到高峰。中国历史上,三教之间一直有争论,一直有融合。在争论中融合,在融合中争论。本文采取三教融合的表述,而不采用“三教合一”的表述,是因为三教一直在融合中保持着个性,三教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真正地“合一”。如果三教真正地“合一”,就不可能各美其美,而成了儒非儒,佛非佛,道非道。三教在斗争和融合中始终保持着个性和特质,在融合中保持着张力,在不失各自特性的同时又能吸纳对方的长处,在各美其美的同时又能美美与共,这才是三教融合的妙谛。
佛教和儒道教在各自发展传播的过程中,都努力汲取对方的精华,融合互生。这种融合有三个维度:一是社会伦理方面的融合,二是学术观念上的融合,三是宗教实践上的融合。佛教与儒教在社会伦理上的融合,表现为佛教吸纳儒教观念,消弥了“不孝”“不忠”的责难,而主张佛门的忠孝;佛教与儒道教在学术理论上的融合,表现为三教都充分认识到心性的作用,强调三教同源于一心、初心、善心;佛教与儒道教在宗教实践上的融合,表现为三教都导人向善,主张普度众生、仁者爱人、仙道贵生。
在佛教与儒道的融合过程,三教同源的观念一直存在,这就在源头上为三教的融合找到了理论基础。三教圣人都一致指出,三教的源头,就是心性的源头。明朝吏部尚书陆光祖向王龙溪问三家之学时,龙溪回答他说,佛氏重“明心见性”,道家重“修心炼性”,儒家则重“存心性”三教工夫皆用于“心”。只是因为情境的差异,导致“心”发挥了三种不同的功能。蕅益智旭进一步指出,三教之“道”之所以相同,是由于三教之“心”相同:“自心者,三教之源,三教皆从此心施设。苟无自心,三教俱无;苟昧自心,三教俱昧。”而此“心”非他,乃是仁民爱物之心:“三教深浅,未暇辨也,而仁民爱物之心则同。”在具体运用层面,儒家以此心来“保民”,佛家以此心来“度生”,道家以此心来“爱物”。
佛教和道教、儒教长期共存,互相影响,造就了中国文化的瑰美景现。这在观音形象的演变、大足石刻的雕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观音菩萨既是佛教的菩萨,也是道教的神仙慈航真人,又是儒家的孝顺女儿;大足石刻既有缤纷多彩的佛菩萨造像,也有佛教与儒家融合的孝道的造像,有儒家的石经、道教的诸神,还有将三身佛、孔子、老子堂而皇之供列在一起的佛龛,以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三教融合的思潮。
(选自吴言生《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美美与共》,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三教融合”的表述符合三教一直在融合中保持着各自个性的事实。
B.三教同源的观念是三教能够融合的理论基础,这“源”就是心性的源头。
C.三教在社会伦理、学术理论和宗教实践方面的主张是一致的,都导人向善。
D.三教同有“仁民爱物之心”,只是在具体运用层面上表现为不同的侧重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以三教合一若能成立就不可能各关其美的推断来证明“融合”一词表述的准确。
B.第三段引用两位古人的言论是为了说明三教圣人都认为三教同源,工夫皆用于心。
C.尾段运用例证法,以观音形象的演变和大足石刻雕像说明三教融合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D.文章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与道教、儒教的融合来说明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美美与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三教之间只有各美其美同时又能美美与共,才能避免彼此争论、斗争,走向融合。
B.佛教早期曾给人留下“不忠”“不孝”的责难,吸纳儒教观念后这种状况得到改变。
C.佛教吸纳儒教观点才被儒教文化圈接受,表明不同文化应彼此尊重,接受对方。
D.三教融合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节选)
(清)曹雪芹
如今且说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乃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至殴伤人命。彼时雨村即问原告,那原告道:“被殴死者乃小人之主人。因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拐子拐来卖的。这拐子又悄悄地卖与薛家,无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众豪奴将我小主人竟打死了,凶身主仆已皆逃走。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望大老爷拘拿凶犯,死者感戴天恩不尽!”
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地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正要发签时,只见案边立的一个门子使眼色儿——不令他发签之意。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即时退堂,侍从皆退去,只留门子伏侍。
这门子忙上来请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广东省珠海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海南省四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湖南省新高考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押题卷(含答案).docx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3届高三二模(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赏练-----张港小说(含解析).docx
- 2025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阅读还原真题汇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赏练-----司玉笙小说(含解析).docx
-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单元 第2课时 11~20的认识.pptx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2.1.1有理数的加法 (第2课时).pptx
- 2024秋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课件 Starter Unit 1 Section B (Project 2a—2c).pptx
- 2024秋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课件 Unit6 A Day in the Life Section B.pptx
- 2024年秋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课件 Unit4 Section A (1a-1d) (第1课时).pptx
- 2024年秋季新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一单元 0~9的认识 2.比较 第1课时 比较大小.pptx
- 2024年秋季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第6课时 5以内的加法.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