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突发性聋的患者。
一、暴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暴聋(ICD10:BRE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耳聋(SD)(ICD10:H91.201)
(二)诊断依据(参照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暴聋诊疗方案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根据西医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
断和治疗指南)、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突然发生的听力损失,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
(2)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
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以上。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
时或先后发生;
(3)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4)伴耳鸣、耳堵塞感;
(5)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
(6)除第八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
聋)诊疗方案”。
暴聋(突发性聋)临床常见证候:
(1)风邪外犯证:多因感冒或受寒之后,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
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检查:耳膜多无明显变化,
或有轻度潮红,听力检查呈单侧或双侧感音神经性聋。舌质红,苔薄白,
脉浮。
(2)肝火上扰证:多由情绪刺激诱发,突发耳聋,耳鸣如闻风雷声,
头痛眩晕,夜寐不宁,口苦咽干,面红目赤,烦躁郁怒,胸胁胀痛,便
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3)痰火郁结证:突发耳聋,耳鸣耳闷,头重目眩,胸闷失眠,咳
嗽痰涎,口淡无味,二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血瘀耳窍证:突发耳聋,耳鸣嘈杂,或伴眩晕,可有外伤、爆
震史,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细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
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暴聋(突发性聋)。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期:≤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按标准确诊为突发性耳聋,能配合研究治疗者。
2、年龄18~75岁,病程4周以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
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入院评估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压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6)专科常规检查
(7)纯音听阈测听检查
(8)声导抗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检查、影像学检查(CT/MRI)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邪外犯证——宣肺解表,散邪通窍——宣肺通窍汤。
麻黄、杏仁、防风、川芎、僵蚕、柴胡、路路通、石菖蒲、苍耳子、
香附、甘草。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并根据病情变化情况随证加减。
风热者,去川芎,加金银花,连翘,蝉蜕,薄荷(后下),以疏风清
热。
风寒者,加荆芥,桂枝,以驱散风寒。
伴鼻塞流涕者,加辛夷、白芷以宣通鼻窍;咳嗽痰多者,加陈皮、法
半夏、贝母以化痰止咳;耳内闭闷,如有物阻者,加白芥子、莱菔子以化
痰通窍;伴咽干、咽痛、痰黄者,加黄芩、菊花以清热通窍。
(2)肝火上扰证——清肝泄热,开郁通窍——龙胆泻肝汤加减。龙
胆草、山栀子、柴胡、黄芩、木通、滑石、甘草、茯苓、泽泻、
车前子、生地、当归。
临床上可加郁金、石菖莆、香附、川芎;便秘者,可加大黄;眩晕
者,可加牡蛎、磁石。也可辨证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