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自然读书笔记3篇.pdfVIP

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自然读书笔记3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自然读书笔记3篇

本文目录自然读书笔记《让

孩子们走向大自然》读书笔记《大自然的语言》读书笔记妈妈

给我买了一本书,叫《人与自然》,我立刻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我打开书,一个醒目的标题正朝我微笑:极端环境下的生命。在这

里,通过科技手段,我了解到:在我国西部的雪域高原,肯定有许

多山,在林线以上,约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是高山流石滩。这

里,有许多植物,如:雪莲、绵参、塔黄等。像雪莲这种棉毛植物,

就像穿了一件羽绒服一样,身上布满了像蚕丝的东西。而像塔黄这

种植物,是把自己包起来,把水分储存在里面,这样它的寿命就长

些。南极是一个寒冷的地方,在这里却生活着一种在食物链底部的

动物磷虾。磷虾繁衍速度很快,雌磷虾每次产6000-10000粒卵,而

且在夏季多次产卵。这样,就提供给当地的鲸鱼、海豹、企鹅等动

物丰富的食物。南极大陆极其寒冷的雪域,高海拔的强光照在山地

的岩石上,这里是苔藓和地衣的王国。这些植物虽不显眼,但生命

力强,在高山、荒漠、热河谷都有它们的身影。xx年,欧洲航天局

将地衣带上太空,它依然存活。这本《人与自然》讲述了许多生命

的传奇故事,令我大开眼界、爱不释手。以后我还要继续看。

【《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读书笔记】自然读书笔记

(2)|返回目录近日,阅读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

思》,感叹于他时刻对教育教学的反思,感叹于他用整

个身心与学生融为一体,感叹于他的生命与使命同行,

让自己手足舞蹈于校园,心灵飞翔于社会。

李镇西老师的一篇随笔《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引起了笔者

的共鸣!文中引用了孔子对学生志向的引导颇耐人寻味:一次聊天,

当孔子问及学生们的志向时,子路等人踌躇满志地大谈治国安邦的

理想,孔子不以为然。孔子的弟子曾点则认为:暮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子的意

思是说,在暮春三月的时候,穿上春天的服装,相约上五六个成年

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

歌儿走回来。曾子的志向和子路等人比起来,似乎并不崇高,但他

的话立即引起了孔子的共鸣,孔子情不自禁长叹一声道:吾与点也!

这个故事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性情的孔子,一个推崇教育和谐的

孔子。中国是个泱泱大国,孔子的儒家思想贯穿至今,成为很多教

育家乃至整个社会加以推崇的学派。但我们同样发现,我们可能还

没有完全真正理解孔子的思想,而是潜意识地加入了我们不同朝代

对人才的要求,致使孔子的思想越来越倾向于我们所希望出现的教

育局面。而这个故事却让我们发现,孔子追求地恰恰是我们现在所

提倡的和谐社会的美丽画面。想想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光明媚的原

野上,孔子和他的学生们或席地而坐谈经论道,或迎风而跑歌咏舞

蹈,他们的歌声在春风和阳光之中流淌,他们的笑声在蓝天和白云

之间飘荡

现如今,我们的孩子生活应该是不单调的,至少比起我们这一

代的人,他们身边的资源绝对是丰富的。电视、电脑和书籍让现在

的孩子早早地见识到山外的山,人外的人,见识可谓宽广、视野可

谓开阔,如果有机会在假期出去游览大好河山时,学生完全可以从

中学到很多。但是现在更多的孩子往往是在家长的意愿下生活,被

关在屋子里学这个,学那个,少了很多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少了

很多和伙伴游戏的机会,少了很多实现自己想法的机会,少了很多

动手实践的机会。

想起自己小时候,生活因没有玩具、没有电视等,恰恰一直在

大自然中徜徉。春天,借着割草的时间,我们躺在油菜地里捉迷藏,

以致玩到天黑才发现自己的草篮子里只有零星的几把草而已。无奈

何,为了不至于挨骂,胡乱的扯上几把嫩草,惶惶然地回去,偷偷

地溜进家门。假若父母劳作还没回家,这劫也算过了;反之,一顿臭

骂肯定少不了。即使这样,第二天,这帮顽童又会凑在一起,玩磨

石子、抛沙包、翻军旗、跳橡皮筋等一些自创的游戏。那时,我们

的玩具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游戏规则也是几个孩子凑在一起一起

决定的。那时,我们游戏的场所不在现在的公园和游乐园,而是身

边的大自然。而大自然也给足了我们这帮孩子最富足的一面,让我

们的童年在它的怀抱中自由舒畅地呼吸和成长。如今回想起来,所

有美的场景都是在大自然中。而笔者不能肯定我们的孩子长大后回

想童年最美的场景也会是在大自然中吗?

文档评论(0)

151****57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硕士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