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020.120-2019 道地药材 第120部分:肉桂.docxVIP

T∕CACM 1020.120-2019 道地药材 第120部分:肉桂.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11.120.01

C23

J

标准

T/CACM1020.120—2019

道地药材第120部分:肉桂

Daodiherbs—Part120:Rougui

2019-08-13发布

2019-08-13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924

T/CACM1020.120—2019

前言

T/CACM1020《道地药材》标准分为157个部分:

——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

——第119部分:广八角;

——第120部分:肉桂;

——第121部分:天麻;

——第157部分:汉射干。

本部分为T/CACM1020的第120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道地药材生态遗传重点研究室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中研百草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余丽莹、黄宝优、黄雪彦、彭玉德、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张小波、杨光、农东新、王春丽、谢月英、柯芳、潘春柳、郭亮、蓝祖栽、熊峥、姚李祥、李莹、吕惠珍、余意。

925

T/CACM1020.120—2019

道地药材第120部分:肉桂

1范围

T/CACM1020的本部分规定了道地药材肉桂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质量特征。

本部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地药材肉桂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CACM1020.1—2016道地药材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3术语和定义

T/CACM1020.1—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肉桂rougui

产于广西和广东的栽培肉桂。

4来源及形态

4.1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干燥树皮。

4,2形态特征

中等乔木。树皮灰褐色,厚达1.3cm。幼枝稍呈四棱形,幼枝、叶芽和叶片下面疏被黄色短绒毛。顶芽小,长约0.3cm,芽鳞宽卵形,先端渐尖。叶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长8cm~34cm,宽4cm~9.5cm,革质,具离基三出脉。圆锥花序长8cm~16cm,总梗与各级序轴被黄色绒毛;花白色,长约0.45cm,花被内外两面密被黄褐色短绒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0.2cm;能育雄蕊9,花丝被柔毛、扁平,花药卵状长圆形,先端截平;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连柄长约0.2cm;子房卵球形,柱头小。果椭圆形,长约1cm,宽0.7cm~0.9cm,成熟时黑紫色;果托浅杯状,边缘截平或略具齿裂。花期6月~8月,果期10月~12月。

926

T/CACM1020.120—2019

5历史沿革

5.1品种沿革

肉桂又名桂、菌桂、牡桂、官桂、桂枝、肉桂、桂皮、桂心等,不同时期同一名称所指有所不同。“菌桂”之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楚辞》,“杂申椒与菌桂兮”“矫菌桂以纫蕙兮”。肉桂的药用历史始载于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记载:“菌桂,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生山谷……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马王堆汉墓帛书出土时发现战国时期的验方中也记录了“桂”,之后百余部本草均有记载。

古代本草对于肉桂的基原物种持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是“桂有三种”或多种,另一种意见是“同是一物”。明代《本草品汇精要》记载:“桂,木高三四丈,其叶如柏叶而泽黑,皮黄心赤,凌冬不凋……牡桂……木高三四丈,皮薄色黄少脂肉,气如木兰……叶狭于菌桂而长数倍,亦似枇杷叶而大,四月生白花,全类茱萸,花不着子……菌桂,叶似柿叶而尖狭光净,中有三道文,花白叶黄,四月开花,五月结实,树皮青黄,肌理紧薄,无骨正圆如竹。”而持“同是一物”的理由是“夫众论名状之异同而无定者,莫甚于桂也。细观桂有三等,其卷沓二转如筒者,名菌桂;其肉少而平如板者,名牡桂。寇氏皆汰之矣。惟半卷而多脂者,单名桂”“陈藏器本草云:菌桂、牡桂、桂心,已上三色并同是一物……嫩既辛香,兼又筒卷。老必味淡,自然板薄。板薄者即牡桂也,以老大而名焉。筒卷者即菌桂也,以嫩而易卷……桂心即是削除皮上甲错,取其近里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004103100003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