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2012届高考第一轮复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docx

人教新课标版2012届高考第一轮复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新课标版2012届高考一轮复习

第13课时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高考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地壳的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 (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考点分析:

以典型地质地貌的景观图或模式图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以区域图或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描述地貌特征,分析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策略。

剖析地貌的形成过程,推测地貌的演化趋势。知识梳理: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

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

、岩浆活动、

。其中,

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3.地壳运动: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上升和下降

水平运动:常形成绵长的 和巨大的

二、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主要是 。

主要表现形式。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岩浆岩、 、变质岩之间的相互转化。

岩浆及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1/8

教学过程

考点一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地质作用:地球表面的主要动力有三:太阳辐射(大气、水的运动和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地球内能(主要是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天体引潮力(形成潮汐现象)。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种。

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高考名师解析

2/8

1.(2011年山东高考题)图1为我国北方某地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①甲处平整士地,提高土地质量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③丙出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图像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及对区域开发整治的掌握。由图示可知,乙处有断层,不适于修建护坡堤;丙处位于地势较高的陡坡,应注重生态保护,而不应再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答案:A。

(2)图中I、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I、Ⅱ B.Ⅲ、Ⅳ C. I、Ⅲ D.Ⅱ、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图像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及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的掌握情况。由图示可知,l处为河流冲积平原,属于外力作用;Ⅱ处为断层构造,由内力作用形成;Ⅲ处为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IV处为岩浆岩,由岩浆活动形成,属于内力作用。

答案:D

考点三外力作用与地貌

不同的外力作用因其作用过程和强度不同,对地貌的形态和分布影响很大,如下表所示:

3/8

考点四 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

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

注意:

地壳物质循环的多种变式图解

4/8

高考名师解析2.(2011年江苏高考题)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

图1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帆布图。据此回答l—2题。

图l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A.向斜、背斜和断层 B.断层、向斜和背斜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向斜

解析:根据岩层弯曲情况和是否断裂并出现位移情况可知,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背斜、向斜和断层。

答案:C

与图2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5/8

A.a图 B.b图C.C图D.d图

解析: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从图中可知甲侧记录稀疏、乙侧记录密集、从甲到乙越来越密集,则可知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慢,说明在乙侧坡度增大了,为上坡,而在甲地为下坡速度快,即与图6相对应的剖面图是d图。

答案:D

当堂练习

一、选择题

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部分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据此回答以下2题。

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