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第一节水生动物的次级生产在单位时间内由于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增加的生物量或所贮存的能量即为次级产量。在水体生物生产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次级产量是细菌、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第2页,共2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食物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水生动物必须以现成有机质为食物,其食物包括藻类、大型植物、微生物、动物和腐屑。食物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在化学成分上有全面的营养价值,一种食物的营养价值不足可由另一种食物加以补充;(2)易于获得,并且动物体内又具有相应的消化酶能加以消化和吸收。食物能量=维持生命过程(呼吸、血液循环、运动、消化食物、排泄等)+体质的积累。第3页,共2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外源性营养和内源性营养(1)外源性营养:动物必须从外界获得有机质为营养,在绝大多数情形下如此。(2)内源性营养:以本体内部的有机质或共生的藻类所产生的有机质为营养,在特殊情况下如此。如鱼类越冬期和产卵洄游期即以内源性营养为主,各种动物当缺乏食物处于饥饿状态时也进行内源性营养。内源性营养只是在特殊环境下的适应方式,并且必须以外源营养中得到的物质为基础。因此动物主要的和基本的营养方式还是外源性营养。第4页,共2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动物耐饥饿能力各种动物对饥饿的忍受能力是很不同的,有些种类在饥饿情况下可活几个月甚至几年之久,有的则只能活几个小时。间断性取食的动物较经常性摄食的更耐饥饿,如蛭类(Pontobdellamurlcata)在没有食物情况下可活800d,幽蚊幼虫可活150d,枝角类则几小时就饿死。有机体贮存营养物质越多越耐饿,如鲤鱼的含脂量从0.15%增到4.25%,越冬期耐饿能力从141d增到191d。温度越高,动物越不耐饥饿,如栉虾在温度10~14℃时可耐120~150d,15~18℃时仅耐70~90d。第5页,共2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补偿生长由于自然界捕食者和猎物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及其空间和季节分布以及生态因子的易变性,大多数动物会遭受饥饿或营养缺乏,即是动物肌体生长发育的胁迫,其中最明显的现象之一是饥饿引起的生长停滞或负增长,当胁迫条件改善或消失,动物表现出一个快速的爆发性的生长,被称为补偿生长(compensatorygrowth)。补偿生长是高等动物经受一段时间环境胁迫后,回复到正常环境一段时间内出现的超长生长现象。它普遍发生在贝类、甲壳类、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等。第6页,共2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判断食物的数量和水生动物的营养条件的几个概念(1)饵料资源:水体中存在的能作为食物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和腐质称为饵料资源。(2)饵料基础:水体饵料资源中能作为某动物食物的那一部分称为该动物的饵料基础,如仔鱼的饵料基础主要为浮游动物,滤食性枝角类和轮虫的饵料基础为细菌、藻类和腐质等。(3)供饵力:饵料基础中实际被动物利用的那一部分。(4)饵料保证度:食物数量和动物种群需要量的对比。第7页,共2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食性和食物的选择性水生动物的食性可按取食方法、食物成分、取食水区、食谱广狭和在营养作用的不同而进行划分。水生动物对食物通常是具有一定程度的选择能力。目前存在的饵料、饲料,食物,食料四个相近的概念,以用饵料为好。第8页,共2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水产饵料生物的价值-藻类和动物水生动物的饵料基础是指藻类和高等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溶解有机质和腐屑四大类。藻类:从生态系统看,藻类是水体的最重要的饵料资源。是大多数水生动物的基础饵料,而高等植物的作用较小,少数动物食之,如草鱼、栉虾等。藻类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等营养物质,而且富含维生素等,所以其饵料意义重大。动物:以动物为食的淡水动物也较多,如纤毛虫,晶囊轮虫,疣毛轮虫,剑水藻,薄皮蚤及许多鱼类等。动物性饵料的营养丰富,在氨基酸组成上更接捕食者。甲壳类特别是水蚤营养价值较全面,是养鱼业的良好饵料。第9页,共2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食性按季节而改变自然环境条件的季节性变化,也能促进动物的食性发生相应的季节变化。低纬度地区不明显,而在高纬度地区,气候和食物蕴藏量的季节性变化显著,于是动物的食性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如黑龙江白鲢,春秋两季以腐质为主要食物,夏季却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食物。姥鲨在春夏季食浮游生物,鳃耙细长,冬季进入深水层,取食底栖动物,鳃耙脱落。动物食性的季节变化原因主要是食物蕴藏量的波动和食物的可获得性。动物对这

文档评论(0)

努力奋斗的小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