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VIP

《齐桓晋文之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要点】1.疏通文意,积累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2.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3.领会孟子耐心细致的说理态度和巧妙灵活的论辩方法。诸子百家

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思想领域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时代,真正的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后任何一个时代,我们在思想领域的变革都没有当时那么巨大,形式都没有当时那么多样,内容都没有那么自由。这个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家能举出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派别吗?其中的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乃至政治的影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他们分别被称为“圣人”和“亚圣”。孔子大家都非常熟悉,而对他的再传弟子孟子就可能不太了解了。新课导入

作者介绍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他继承孔子的学说,提出“仁政”口号,兼言仁与义。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心性说之本。在儒家学派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尊称为“亚圣”。孟子思想:①性本善、性向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仁、义、礼、智)②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王道、仁政(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作者介绍

名人名言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孟子名言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章句上》)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孟子》一书是孟轲晚年和弟子在一起共同编纂的,全书共三万五千多字,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篇又都分为上、下。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重要取材依据。《孟子》富于雄辩,善用比喻和寓言。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孟子》作品介绍

写作背景战国中期,是诸侯之间争斗不息、兼并不断的时代,“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当是之时,秦用商鞅,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史记·孟子荀卿传》)而齐国在东方诸国中实力强大,齐宣王的父亲齐威王曾经两次大败魏军(一为公元前353年,于桂陵;一为公元前341年,于马陵),并以善于纳谏著称,有“战胜于朝廷”之美誉(《邹忌讽齐王纳谏》)。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在稷下扩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也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了他的“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简介齐宣王,妫(guī)姓、田氏,名辟疆,战国时代齐国国君。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宣王乘机发兵干涉。齐宣王向孟子请教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因势利导,游说齐宣王弃霸道而行王道,但是齐宣王没有听从,反而军纪败坏,掠夺民财,导致燕人叛乱,不久齐军就在赵、魏、韩、楚、秦等国的压力下被迫撤军,而燕人则共立公子职,是为燕昭王,齐宣王感叹:“吾甚惭于孟子。”燕昭王为报国仇,统帅燕国及赵、秦、韩、魏五国联军攻打齐国,齐国就此衰落。

课文简介《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的名篇之一,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它较为系统地阐明了孟子行仁政而王天下的政治主张,充分表现出孟子文章的曲折尽情、气盛言和的特色,洋溢着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美。也是古代论辩文中的杰作,代表着当时逻辑文的最高水平。

“齐桓”指的是齐桓公,“晋文”指的是晋文公,他们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事”指的是用武力争霸于诸侯的事业。他们实行的是“霸道”,文中齐宣王以此为话题,而孟子转移了话题,谈论“王道”才是正道,“霸道”是不可行的。题目解说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