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名词解释1.docx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辨证:将四诊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和综合,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然后概括为某种性质证的过程。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实施治疗的过程。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

阳胜:多指旧邪偏胜,故表现为一派阳热亢盛的临床症状。

阴胜:多指阴邪偏胜,故表现为一派阴寒至盛的临床症状。

阳虚则外寒:因为阳虚,温煦功能低下,不能制约阴寒即出现的虚寒征象。

阴虚则内热:由于阴虚,无力制约阳热而出现的虚热征象。

阴阳互损:一是阴阳偏胜伤及对方;二是指人体内正气(阴阳二气)的任何一方出现了虚损不足,招致对方受损伤的病理现象。

实则泻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胜、亢奋,尚未损及对方时,此为实证,当损其有余。

虚则补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即虚证,应补其不足。

阳虚外卜寒:若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即《阳虚外寒”

阴病治阳:治宜补阳以制阴,若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此即“阴病治阳”

阴虚内热:若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即《阴虚内热”

阳病治阴:若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阳病治阴”

五行制化:制,是制约、克制的意思;化,是生化、变化的意思。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五行制化实质上就是五行相生与相克关系的正常联系。

相乘:乘,即乘虚侵袭。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其次序与相克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金乘木。

平肝和胃法:又称调理肝脾法。指通过抑肝、平肝,佐以和胃健脾等法以治疗肝气犯胃、肝旺脾虚等证。

母病及子: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

子病及母:即病变由子脏波及到母脏。

滋肾养肝法:又称滋补肝肾法。指通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

相侮: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又称反克、反侮。其次序与相克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其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脏、腑、奇恒之腑。

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宜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

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肾阴: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滋养、濡润作用。肾阴到达全身的脏腑组织器官,则转变为该脏腑组织器官之阴。

肾阳: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和温煦作用,肾阳到达全身的脏腑组织器官,则转化为该脏腑组织器官之阳。

泌别清浊:源,即分泌;别,即分别。清,指水谷精微;浊,指食物糟粕。它是指小肠将经过消化后的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一是将水谷精微吸收,在经脾运化输送到全身;二是把食物残渣下送大肠。

受纳: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

腐熟: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变成食糜的意思。

奇恒之腑:奇恒之腑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形类似于“腑”而不同于六腑,其生理功能“藏而不泻”,类似于脏,故称为奇恒之腑。

气:作为一个医学概念指人体之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气既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具体物质,又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12、元气:又名“原气久“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由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相互结合化生而成。

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之气。

卫气:是具有防御作用而行于脉外之气。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性质较清稀的称为津;性质较稠厚的称为液。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由于精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关系,肾中精气充盈,则肝有所养,血有所充,故称“肝肾同源”

孤腑:是指三焦。人体五脏六腑之中,惟三焦最大,无以匹配,故称之为孤腑。

中精之腑:是指胆,胆汁由肝产生,贮存于胆,为清净精微之液,故称“胆者,中精之腑七

汗为心之液: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同出一源,而血又为心所主,故有“汗为心之液”之说,又称“汗血同源”

病因:泛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

六浮: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自然界六种气候

伤寒:寒邪伤及肌表,郁遏卫阳者

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者

疠气:是指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外邪

七情: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

痰饮: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清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