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之文言文阅读07:分析论证思路.docxVIP

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之文言文阅读07:分析论证思路.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之文言文阅读

07分析论证思路

【阅读点拨】

一、考题形式

1.文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选文画线句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3.请分析选文某段落的论证思路。

4.某段列举某些事例(或引用名言,或比喻等)的作用是什么?

二、答题方法。

1.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作者的观点。

2.运用分析现代文的思路和方法,分析选文中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把握观点和材料。能够对文中的论据进行分析概括。

3.在草稿纸上画出选段的结构图,明确文章的论证思路。

4.准确工整表达

三、答题举例。

1.《虽有嘉肴》一文中,作者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2.《鱼我所欲也》一文第一段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先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六位古代名人的事例,然后阐明人只有经受磨炼,才能有所作为,成就大业。

【进阶训练】

一、基础过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14分)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1.解释加点字。(4分)

(1)必先富民

(2)民富则易治也

(3)奚以知其然也

(4)民贫则危乡轻家

【答案】(1)使……富裕。(2)容易。(3)这样。(4)看轻,轻视。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答案】(1)但凡治理国家的方法,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

(2)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一定先让老百姓富裕,然后再进一步治理国家。

3.文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用原句回答)(2分)

【答案】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4.试简要分析文章论证的思路和妙处。(4分)

【答案】文章为说明“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道理,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用民富和民穷的不同情况做对比,最后总结“治国常富,乱国常贫”,进而得出“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的道理。这样通过两方面对比,突出了民富易治的道理,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参考译文】但凡治理国家的方法,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百姓富裕就容易统治,百姓贫穷就难以统治。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百姓富裕就能安心地生活在家乡并且重视自己的产业,这样就能尊敬官吏害怕犯罪,尊敬官吏害怕犯罪就容易统治。百姓贫穷就不安心生活在家乡,并且轻视自家的产业,就敢于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就难以统治了。所以太平无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富裕,动乱多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贫穷。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一定先让老百姓富裕,然后再进一步治理国家。

二、能力提升。阅读下面选文,回答相关问题。(14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见足下①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②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③耳。

(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

【注释】①足下:敬称,您。②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③日力:岁月。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窘于衣食皆以美于徐公

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公问其故

C.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有亲以为之依归吾谁与归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A项中“于”的意思分别为:在/比;B项中“故”的意思分别为:因此/原因;C项中“得”字的意思分别为:收获/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D项中“归”都是归依、一起的意思。

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见足下题字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