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作文导写+“悲悯与良知”写作指导及范文展示+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VIP

第二单元作文导写+“悲悯与良知”写作指导及范文展示+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6

高一必修下第二单元作文导写

——“悲悯与良知”写作指导及范文展示

单元导语

必修下第二单元导语说:对他人的不幸抱有同情,心怀悲悯;鄙弃丑恶,追求正义,坚守良知。这些都是人类应有的品格。也有人说:坚守道德品质,是要付出代价的。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在本单元的课文中,窦娥的善良、鲁待萍的真情、哈姆莱特的理想都是“有价值的东西”,也都遭遇了现实的摧残和毁弃。阅读这样的悲剧作品,常常会引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悲伤、哀痛乃至愤懑,激发我们对良知的坚守、对道义的追求。阅读本单元的课文,看看这些悲剧故事毁灭了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并以悲悯的情憬看待悲剧人物的命运,认识良知的不朽价值,感受悲剧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经典段落

1.心怀敬畏,其本质是敬畏良知。“良知”之说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意思是说良知不用思考就知道的,是天赋的道德观念。至明代王守仁创立了系统的良知学说:“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他深入地诠释了国人心中那个最深的敬畏——天理良心。在王守仁看来,良知就是天理,我们把良知运用到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能各安其位、各得其所。他进一步指出: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则是致良知——也就是敬畏良知,践行良知,要凭良知修身,凭良知做事。时刻检讨自己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要止恶行善。慎独慎微,始终不放纵不逾矩,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丧志。

2.悲悯情怀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胸怀。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立发展,各国必须相互合作才能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顺应时代的智慧,我们虽然身处不同的国度,但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我们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之时,很多国家都施以援手,他们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表达了对中国的支持。当我们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我们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的方式回报了其他受疫情影响的国家。众多国家的团结合作向我们展示了“睦邻友好,和谐友爱”的悲悯情怀以及共建美好未来的图景。

3.悲悯之情是温暖人间的薪火,是人类共同传承的良知,也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两千多年前,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在山中碰到一位老妇人正在哭被老虎吃掉的丈夫和儿子,原来是一家人交不起苛捐杂税而躲进深山,但最终逃不脱家破人亡的噩运。孔子非常同情老妇人的遭遇,感叹“苛政猛于虎”,对统治者的苛政发出抗议。鲁迅则在他的作品中对下层社会的人们如闰土、祥林嫂、华老拴等寄予深深的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以手中的笔为匕首和投枪,唤醒人民觉醒起来,呼唤“于无声处听惊雷”,共创美好的生活。

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为了正义,文天祥引吭高歌《正气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正义的旗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正义,屈原走在生命的边缘,“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用自己的生命奏响了正义的壮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为了正义,谭嗣同毅然走向刑场“各国变法,莫无派血而死者,而中国自古未有,若有,请自嗣同起!”,用自己的鲜血浸润了正义的身躯。“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为了正义,司马迁惨遭宫刑,给后世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正义的篇章。

5.郭沫若先生说过,“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

6.世人当有悲悯心(节选)——来源:康孜日报

悲悯:悲是慈悲,悯是体恤。悲悯是对弱小的怜惜,是对无助的体恤,是对一切生命的珍爱。万物本自一体,换位思考,看见他人痛,我们怎能不动恻隐之心呢!

悲悯是善的本质、是善的源头、是善的表现。有着悲悯之心,就会尊重弱小生命的存在,去关注他们的疾苦、艰辛和期盼,就会在生活有余力的时候,及时搀扶他人、帮助他人,俯下身来切切实实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社会奉献一份作为一名普通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悲悯之心使我们有血有肉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悲悯之心使我们心怀热忱坦荡面对复杂的世界,悲悯之心使我们心存感恩回馈这个多情的世界。

世人当有悲悯之心,但悲悯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如何方有悲悯之心?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人性是复杂的,人所处的社会也是复杂的,绝对不做坏事是很难的。但“只要立志行仁,就不会做坏事了”,只要我们一心向善,不断提升自己,一个“行仁”的人,做坏事的概率肯定会小很多。当你心存仁心时,你对人世间就会多一份悲悯,你的心灵就少一分恶念。这正如原南斯拉夫的忒瑞莎修女所说:一颗纯洁的心,很容易看到基督。

悲悯之心,是作为人的基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