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pdfVIP

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意图及修正

①一个作家之所以写作,乃是因为他有话要说。然而,作家的初始意图与最终形

成的文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空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会不断修改其意图——否定、抛弃、

订正或重组,甚至可能对原初的意图形成彻底的颠覆。

②有学者指出,在由构思到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存在着两个作者:“经验的作者”

和“模范的作者”。“经验的作者”总留有特定身份的种种烙印,总是受制于一定时代

的意识形态、宗教和文化氛围、个体的特色精神气质、认知心理和思维习惯。这些经验

内容对于作者而言既是一种资源和动力,同时也意味着偏见和局限。“模范的作者”指

的就是文本的叙事策略,是指作家在写作过程中编织或隐藏在文本中,以召唤读者辨识

其意义的一系列叙事设计。

③列夫·托尔斯泰作为一个经验作者,由于他的贵族血统的影响,由于他所受到

的东正教浓郁氛围的渲染,当他在报纸上读到一个妇女因受到年轻军官的引诱而背叛丈

夫的新闻时,他的愤怒是可以想见的。他觉得自己有义务以这个新闻为题材写一篇小说,

来表达自己的社会责任,这就是托尔斯泰写作《安娜·卡列尼娜》的最初动机。当然我

们也已知道,在作者最终完成的那个文本中,所有的这些偏见和局限性得到了很大程度

的修正和克服。托尔斯泰这一脱胎换骨的变化,显然是由于模范作者对经验作者的拯救。

在经验作者向模范作者转化的过程中,总会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变化。

④可是,所谓的偏见难道在写作中是完全无用,只是等待被克服的东西吗?写作

活动本身只是提供了一个生产过程或场域而已,作品总是未完成的或有待完成的。在这

个场域中,作者自始至终都在与自己的矛盾、怀疑,乃至偏见作战。列夫·托尔斯泰一

方面受到自身经验的局限;另一方面,社会和时代风尚的巨大变革对这种局限所形成的

挑战,作家本人也能洞幽烛微。写作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各种歧异、矛盾和价值冲突

....

的场所。在写作过程中,托尔斯泰固然受到了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民粹派思想的影

响,认识到将土地归还给农民这一类的时代要求的正当性,但在《安娜·卡列尼娜》中,

他不假思索地贬损农民的例子并不少见,他对安娜特别是对众多女性的看法,也不是没

有问题的。

⑤退一步说,即使作者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克服了经验作者的种种局限和偏见,从

而使作品脱胎换骨,我们是不是可以据此认

为,???如果我们这样看待文学,我

们是不是从一个糟糕的“作者中心”的绝对主义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更为糟糕

的取消作者的相对主义者了呢?

⑥作者意图与文本意图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是由文学叙事方式自身的特性所决定

的,或者说是由语言的性质所决定的。一个作者写作的缘由在于他有话要说。这个简短

的陈述中包含着两个人所共知的关键:他要说什么,如何去说。假定文学作者有某个见

解需要发表,那他完全可以将它直接陈述出来,或者采用概念和逻辑的方式将这一观点

条分缕析地写成一篇学术论文,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他要说的话得到概念、语法和

逻辑的限定,而减少被误解的可能性。文学的言说方式就是一个隐喻的方式:诗歌通过

意象去指涉隐藏在它背后的存在或意义,而叙事文学则是通过故事去包裹它所要说的

话,这不是一种解释或证明,充其量只是一种暗示和象征性的类比。

⑦当然,文学的言说方式之所以是一种隐喻的方式,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那就

是文学语言本身实际上也是一个隐喻。作者所描述的世界并不能像电影场景那样让我们

直接看到,而必须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作用于读者的想象。作者的意图是一回事,他通

过语言文字所呈现的“文本意图”当然是另一回事。一旦正确地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

可以明白:为什么作者将自己的初始观念试图贯彻于整个作品,说到底是一个荒谬的想

法。

(选自《文学的邀约》,有删改)

1____________

.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636091513dfe9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