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pdf

《礼记二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品原文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

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

虽有嘉肴

1、虽:即使。

2、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3、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4、是故:所以。

5、困:不通,理解不了。

6、自反:反省自己。

7、自强:自我勉励。

8、强:勉励。

9、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0、《兑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yuè)。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

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11、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12、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大道之行也

1、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2、为:是,表判断。

3、与:通“举”,选举,推举。

4、修:培养。

5、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6、壮:青壮年。

7、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8、孤:幼而无父的人。

9、独:老而无子的人。

10、废疾:残疾人。

11、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12、归:指女子出嫁。恶(wù):憎恶。

13、藏:私藏。

14、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

生。

15、作:兴起。

16、故:所以。

17、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18、闭:用门闩插上。

19、谓:叫做。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同:有和、平的意思。

译文:

虽有嘉肴

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

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

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

“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

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

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

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

宿。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

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赏析:

《虽有嘉肴》本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和追求。

主题思想

此文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

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文中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

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

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

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总之,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虽然主观

目的,只是论说礼仪、阐释古制、宣传儒家思想

文档评论(0)

152****7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