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共同富裕的县城城镇化:逻辑理路、实践样态与发展路径_WORD.pdfVIP

迈向共同富裕的县城城镇化:逻辑理路、实践样态与发展路径_WORD.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与转型研究”(编号:20&ZD1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迈向共同富裕的县城城镇化:逻辑理路、实践样态与发展路

径*

张明皓叶敬忠

摘要县城城镇化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县城城镇化是中国式城镇化道路内生演

[]

进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在新时代情境下的创造性转化应用,是缓解“城市病”“乡

村病”和“县城病”以及促进农民工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转化的重要载体。县城城镇化在实践中衍

生为扩张型、稳定型和收缩型三种样态,不同类型的县城城镇化助推共同富裕的潜力也不尽相同。

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县城城镇化要以全面富裕为导向,推动县城城镇化“生产—生活—生态”耦合发

展;以全民富裕为立场,重点培育和提升农民家庭发展能力;以差别富裕为策略,探索县城城镇化

多元化和抱团发展共富路径;以共建富裕为保障,推动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化的县城城镇化高效能治

理体系,从而开创出综合发展、以人为本、多元繁荣和共建共享的县城城镇化道路,使县城城镇化

真正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县城城镇化共同富裕

[]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470(2023)-07-

0009(09)

作者张明皓副教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叶敬忠教授博士

[]

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市100193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1〕缩小城乡差距,实现

城乡全面繁荣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202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5.22%,已经进入城镇化速

度放缓的“拐点”区间。〔2〕同时,城乡人口流动形态也凸显出新特点,乡—城转移逐渐转变为乡—

县—城转移,县城作为城乡发展“第三极”的地位和功能日益突出。〔3〕2022年出台的《关于推

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为顺应人口流动趋势,将县城作为城乡融合发展

的关键支撑,补齐县城短板弱项,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推

动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县城城镇化为有效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创

新思路。在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系统探究县城城镇化的实践类型及表现特征,

明确县城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县城城镇化的枢纽功能,对推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彰

显中国式城镇化道路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县城城镇化的逻辑理路

县城城镇化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点。县城城镇化的出场映合了中国式城镇化道路演

进的内生规律,内含深厚的理论基础,为破解城乡发展难题和促进农民工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转化

提供了解决方案。

1.县城城镇化的历史逻辑

在中国式城镇化道路的演进谱系中,县城城镇化的出场共历经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一是以小城

镇为主体的粗放型城镇化阶段(1978年-1991年)。中国城镇化属于后发型城镇化。1978年,

我国城镇化率仅为17.9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改革开放后,我国率先开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城镇化活力不断释放,催生了农民“离土不离乡”的城镇化自发实践。费孝通

在《小城镇大问题》一文中提出“小城镇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人口出路的一个大问题”。〔4〕

但小城镇为主体的城镇化模式产生了发展不平衡、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问题,粗放型的城镇

化面临诸多障碍,有待向更加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方向转型。〔5〕二是以大城市建设为核心的规模城镇

化阶段(1992年-2011年)。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将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自此城市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我国开启了大城市和城市群建设为核心的全面

扩张阶段。大城市的建设规模和首位度进一步提高,大量农业剩余人口转移到大城市从事非农就业,

我国城镇化率因此迅速提升,由1992年的27.46%提升为2011年的51.27%,创造了世界城

镇化发展速度的奇迹。但大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加剧了大城市环境系统承载压力,造成了

“城市病”的产生;另一方面则使人力和资源要素不断抽离农村,乡村衰

文档评论(0)

9.9元专业试卷、PPT包邮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各种专业试卷分享(尤其擅长医学类);擅长专业PPT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