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锂及其下游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探讨.docx

我国锂及其下游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探讨.docx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前言

世界碳减排压力凸显,锂电池作为重要的减碳装备得到了快速发展。受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带动,近年来我国锂消费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速为24%),2020年的锂消费量为2.29×105?t(按碳酸锂当量计,下同)、车载动力电池出货量为80GW·h。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锂消费国、下游材料生产国、电池生产国,相关产业处于加速上升的前期,面临着参与锂电产业链国际竞争的重大战略机遇。

为了支持我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的有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积极出台政策,着眼2025年前动力电池产品的性能与安全性、产业规模、关键材料及零部件、生产装备智能化等,提出具体要求;以动力电池实行梯次利用为契机,明确动力电池回收责任主体及动力电池编码制度、建立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促进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在学术与产业研究方面,针对锂及其下游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各环节开展了较多工作:关于资源勘查,总结了四川省富锂地区资源勘查进展、全国盐湖锂资源品质,梳理了选矿工艺及开发现状;关于冶炼加工,剖析了各类加工锂盐的发展规模、企业发展情况等;关于关键材料和电池产品,完成了国内外关键材料研发技术状况对比,分析了我国关键材料发展面临问题并提出了面向2035年的目标任务;还梳理了锂产业链环节以及龙头企业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路径。然而从已有文献看,着眼行业高质量发展而展开的锂及其下游动力电池产业链串联性研究还有所不足。

本文从锂及其下游动力电池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出发,针对资源端、冶炼加工端、关键材料与产品端、循环利用端等产业链构成,凝练问题、研判目标、论证路径、提出对策,以期为相关行业发展研究提供基础参考。

二、锂及其下游动力电池产业链构成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一)锂及其下游动力电池产业链构成

产业链指从原材料一直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各生产部门的完整链条,其实质是各产业相互之间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也是对产业部门之间因技术经济联系而存在紧密关系的形象表述。本文将锂及其下游动力电池产业链划分为矿产资源端、冶炼加工端、关键材料与产品端、循环利用端4个环节,各环节之间相互联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存在产品、生产技术、投资等关联方式。

矿产资源端主要指勘查与采矿,涉及锂辉石、锂云母、盐湖等不同锂资源类型的开发利用;处于产业链的最上游,是冶炼加工产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形成整个产业链的物质基础。

冶炼加工端主要指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中的锂盐加工,涉及碳酸锂、氢氧化锂、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等盐类产品的加工生产;相应的产品规模、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等条件制约着关键材料的生产与发展。

关键材料与产品端主要指汽车锂动力电池及其生产所需要的关键部件,如含锂关键材料主要有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电解液等;关键材料的研发能力、生产技术水平等因素,直接影响下游的产品性能与水平。电池产品主要分为三元动力电池、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不同的技术发展路线同样影响关键材料种类的选择与发展。

循环利用端主要指对报废汽车动力电池中的锂元素进行提取再利用,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将直接缓解资源端的供应紧张态势。

(二)锂及其下游动力电池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锂及其下游动力电池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将突出表现为:国内锂资源得到综合、高效、绿色开发利用,深加工锂盐、关键材料、不同电池产品的核心技术获得突破,各类产品的质量保证、技术研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报废的动力电池得到有序和充分地回收再利用,产业链各环节流通顺畅且规模与结构合理,产业链自主可控、科技创新协同、“短板”环节改善等态势良好。加快实施锂及其下游动力电池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实现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平稳过渡,加速降低能源风险。我国石油资源匮乏,2021年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72%;能源消费尚未达峰,若继续加大石油使用量,将加剧国家能源安全风险。在交通领域,采用性能先进的动力电池可显著缩小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的驾驶体验差距,在支持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平稳过渡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交通领域石油消费量,缓解对外石油依赖。

二是支撑新能源电力的多场景应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高质量的锂动力电池作为一种储能装置,将高效利用风、光、水等新能源电力;还可规模化扩展到航空、航天、船舶等重大装备应用场景,为控制碳排放强度、改善清洁能源使用结构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际竞争趋于激烈,逆全球化趋势对国际供应链分工合作模式提出挑战。唯有驱动锂及其下游动力电池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才能有效应对国际竞争、在关键时刻保障国内生产和供给不受影响,从而提升国内经济的自我循环水平。

四是支撑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锂电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丹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