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节刮拭方法及刮痧后的反应.docx

3第三节刮拭方法及刮痧后的反应.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刮拭方法及刮痧后的反应

正确的刮拭方法可以提高刮痧的疗效,缩短愈病的时间。本节介绍的7种刮拭方法,既针对刮痧的特点,又借鉴针灸、按摩的某些手法,适合于身体各部位的解剖特点和病证需要。临证可根据部位和病证综合运用,并应掌握刮拭要领,了解刮痧后的反应。

一、持板方法

用手握住刮板,刮板的底边横靠在手掌心部位,大拇指及另外四个手指呈弯曲状,分别放在刮板两侧。

二、刮拭方法

1、面刮法

用手持刮板,刮拭时用刮板的3分之1边缘接触皮肤,刮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30度至

60度,以45度角应用最为广泛,利用腕力多次向同一方向刮拭,有一定刮拭长度。这种手法适用于身体比较平坦部位的经络和穴位。

2、角刮法

用刮板角部在穴位上自上而下刮拭,刮板面与刮拭皮肤呈45度用倾斜。这种刮法多用于肩部肩贞穴、胸部中府、云门穴。

3、点按法

用刮板角与穴位呈90度角垂直,由轻到重,逐渐加力,片刻后猛然抬起,使肌肉复原,多次重复,手法连贯。这种手法适用于无骨骼的软组织处和骨骼凹陷部位,如人中穴、膝眼穴。

4、拍打法

用刮板一端的平面拍打体表部位的经穴。拍打法多在四肢特别是时窝和膝窝进行,拍打时一定要在拍打部位先涂刮痴润滑剂,拍打法可治疗四肢疼痛、麻木及心肺疾病。

5、授揉法

用刮板角部20度角倾斜按压在穴位上,作柔和的旋转运动,刮板角平面始终不离开所接触的皮肤,速度较慢,按揉力度应深透至皮下组织或肌肉。常用于对脏腑有强壮作用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内关穴以及后颈背腰部全息穴区中痛点的治疗。

6、厉刮法

用刮板角部与穴区呈90度角垂直,刮板始终不离皮肤,并施以一定的压力作短距离(约

1寸长)前后或左右摩擦。这种手法适用于头部全息穴区。

7、疏理经气法

按经络走向,用刮板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循经刮拭,用力轻柔均匀,平稳和缓,连续不断。一次刮拭面宜长,一般从肘膝关节部位刮至指趾尖。常用于治疗刮痧结束后或保健刮痧时对经络进行整体调理,松弛肌肉,消除疲劳。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和刮拭部位,几种刮拭方法可选择或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三、刮拭要领

1、按压力

刮痧时除向刮拭方向用力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对肌肤向下的按压力,因为经脉和全息穴区在人体有一定的深度,须使刮拭的作用力传导到深层组织,才有治疗作用。刮板作用力透及的深度应达到皮下组织或肌肉,如作用力大,可达到骨骼和内肌。刮纱最忌不使用按力,仅在皮肤表面摩擦,这种刮法,不但没有治疗效果,还会因反复摩擦,形成表皮水肿。但并不是按压力越大越好,人的体质、病情不同,治疗时按压力强度也不同。各部位的局部解剖结构不同,所能承受的压力强度也不相同,在骨骼凸起部位按压力应较其他部位适当减轻。力度大小可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及承受能力决定。正确的刮拭手法,应始终保持按压力。每

次刮拭应速度均匀,力度平稳,不要忽轻忽重、头轻尾重或头重尾轻。

2、点、面、线相结合

点即穴位,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面即指刮痧治疗时刮板边缘接触皮肤的部分,约有1寸宽。这个面,在经络来说是其皮部;在全息穴区来说,即为其穴区。线即指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线,循行于体表并连及深部,约有1毫米宽。点。面、线相结合的刮拭方法,是在疏通经脉的同时,加强重点穴位的刺激,并掌握一定的刮拭宽度。因为刮拭的范围在经脉皮部的范围之内,经脉线就在皮部范围之下,刮拭有一定的宽度,便于准确地包含经络,而对全息穴区的刮拭,更是具有一定面积的区域。刮痧法,以疏通调整经络为主,重点穴位加强为辅。经络、穴位相比较,重在经络,刮拭时重点是找准经络,宁失其穴,不失其经。只要经络的位置准确,穴位就在其中,始终重视经脉整体疏通调节的效果。点、面、线相结合的方法是刮痧的特点,也是刮痧简便易学、疗效显著的原因之一。

3、刮拭长度

在刮拭经络时,应有一定的刮拭长度,约市尺的4至5寸,如需要治疗的经脉较长,可分段刮拭。重点穴位的刮拭除凹陷部位外,也应有一定长度。一般以穴位为中心,上下总长度4至5寸,在穴位处重点用力。在刮拭过程中,一般须一个部位刮拭完毕后,再刮拭另一个部位。遇到病变反应较严重的经穴或穴区,刮拭反应较大时,为缓解疼痛,可先刮拭其他经穴处。让此处稍事休息后,再继续治疗。

四、刮痧后的反应

刮痧治疗,由于病情不同,治疗局部可出现不同颜色、不同形态的痧。皮肤表面的痧有鲜红色、暗红色、紫色及青黑色。痧的形态有散在、密集或斑块状,湿邪重者皮肤表面可见水疱样痧。皮肤下面深层部位的胁多为大小不一的包块状或结节状。深层痧表面皮肤隐约可见青紫色。刮痧治疗时,出痧局部皮肤有明显发热的感觉。

刮痧治疗半小时左右,皮肤表面的迹逐渐融合成片。深部包块样痧慢慢消失,并逐渐由深部向体表扩散。在12小时左右,包块样痧表面皮肤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