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上演太空角逐.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业航天上演太空角逐

商业航天上演太空角逐

由民营企业零壹空间自主研发的亚轨道火箭“重庆两江之星”于今年5月17日在我国西北某地成功点火升空。而就在此前一个月,另一家民营企业星际荣耀空间研发的“双曲线一号S”商用火箭完成发射首秀。

航天事业已经成为国家的一个战略高地,商业航天也是未来趋势所在。随着民营火箭的不断亮相,有评论称,2018年,中国商业航天将迎来里程碑式发展的真正元年。风口已现

商业航天是指以市场为主导,具有商业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动,对内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转型升级驱动力,并为社会治理的升级和完善提供有力手段,对外则有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增强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提及商业航天的发展,不得不提及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商业航天明星企业SpaceX。本世纪之前,美国的航天一直都是NASA一手主导;1980年代开始放开采购权,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扶持太空产业链;到了2000年,美国政府持续缩减NASA预算,并开始大幅度裁员。既不能放弃对太空的探索,又没有大量资金支持,NASA开始寻找其他路径进行航天探索――竞价招标,扶持民营航天企业。SpaceX成立于2002年,是当前商业航天领域当之无愧的领跑者,不过起初人们对它并不看好,直到2008年该公司中标,获得NASA正式合同,接受了NASA转让的大量成熟技术和一批航天精英人才,才开始崭露头角。2012年10月,SpaceX货运飞船正式承担向国际太空站运货任务,发射“猎鹰”-9火箭,成功将“龙太空舱”送入轨道,开启了全球商业航天的新时代。

相比于美国,中国的商业航天起步较晚,尤其是民营企业进入航天领域的时间更短。2014年初,胡振宇,一个被人们称为“火箭少年”的21岁年轻人,创立了中国第一家私人火箭公司――翎客航天,受到资本和舆论的热情追捧,公司成立仅半年,估值便达到了1亿元人民币。

一直以来,中国的航天航空行业主要由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所主导。由于种种因素,面对民营资本,航天航空业的大门紧闭。直到2014年11月,《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民营航天才在国家政策层得以确认。

随着政策的逐渐放开,中国民营航天开始兴起,涌现出了一批商业航天公司:零壹空间、蓝箭航天、天仪空间等。据未来宇航研究院2018年4月份发布的《2017-2018中国商

第五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上给出过这样一个说法,“市场预测中国商业航天市场将在2020年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

“目前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为3600亿美元,其中,份额最大的是卫星通信,约占一半,其次是地面设施服务,发射市场占15%左右,导航只有1%左右。”通过比较全球市场和国内市场,黄志澄表示,虽然商业航天最主要的是通信,但是由于中国特殊的通信产业政策,卫星通信在国内发展比较有限,市场规模并不大。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的塔台基站覆盖了全国80%-90%的地区,卫星通信使用场景有限,可能像在喜马拉雅山这类的边远地区会有少量需求。”黄志澄分析认为,国内的通信产业政策向地面运营商倾斜,卫星通信领域,不仅市场有限、牌照难拿,而且成本也很高。因此,他并不十分看好民营航天企业进入该领域。

目前,国内民营航天公司涉猎领域较为集中,主攻的两大方向是商业火箭和卫星应用,卫星应用涉足公司数量较多,特别是遥感、通信、导航增强等细分领域,市场需求相对比较旺盛。最大的需求方依然是官方,例如国土资源详查、测绘等。比较新兴的市场需求主要是保险公司和期货市场,有案例显示,已有保险公司通过商业卫星提供的数据进行粮食物产监测,预测粮食价格走势,进而设定保险赔率。

不过,据黄志澄观察,小遥感卫星市场存在一定的一哄而上现象,“发射到天上的小卫星不少,但是真正在正常运转的不多。”在他看来,中国的小遥感卫星市场很可能面临共享单车式困局。

至于火箭发射,目前国内已有少数几家公司崭露头角,主攻中小型火箭,液态火箭发动机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推进系统之一,也是商业火箭公司的主攻方向。今年1月,零壹空间商用火箭液体姿控发动机整机试车成功。3月,蓝箭航天1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室试车成功。5月,星际荣耀在北京进行的15吨级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燃气发生器点火试验取得成功。

不过,试验成功不等于商业化落地,商业航天企业的成功在于将民营火箭、民营卫星等技术用于创造经济效益、服务人们当下的生活,不能够盈利,则一切皆为空谈。据黄志澄介绍,目前国内火箭公司发射报价比较混乱,“正常来讲,我们的小卫星发射成本要比国外高10%左右,但是国内火箭企业在报价时并非完全基于

文档评论(0)

158****956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