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教案.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子之歌教案汇报人:2023-12-24CONTENTS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朗诵技巧指导与实践创意写作与表达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01课程介绍与目标七子之歌背景及作者简介诗歌背景作者简介《七子之歌》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诗人在这一组诗作品里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岛、旅顺和大连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让他们来倾诉:“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哀之情,“以抒其孤苦忘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从而让民众从漠然中警醒,振兴中华,收复失地。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能够背诵并默写全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和情感;通过比较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讲解诗歌内容;第二课时深入剖析诗歌意象和象征手法;第三课时进行拓展阅读和课堂讨论。时间安排每个课时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02文本解读与赏析诗歌内容与结构分析诗歌背景介绍《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以拟人的手法,将中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内容概述全诗共分为七节,每节以“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作为结尾,表达了被掳去的“七子”对母亲的眷恋和回归的渴望。同时,通过描述他们在异国他乡所受的苦难和屈辱,激发了读者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诗歌结构特点闻一多先生采用了复沓回环的结构方式,使得全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回环往复,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此外,他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手法及表现技巧探讨拟人化手法情感渲染修辞手法闻一多先生将“七子”拟人化,赋予他们人类的情感和意识,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通过描述“七子”在异国他乡所受的苦难和屈辱,进一步激发了读者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全诗以强烈的情感为主线,通过反复咏叹和直抒胸臆的方式,将诗人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种情感渲染的手法使得诗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闻一多先生在诗歌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反复等。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还使得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例如,“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的反复咏叹,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歌主题思想阐释爱国主题民族自尊心时代精神《七子之歌》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感的诗歌。诗人通过描述“七子”在异国他乡所受的苦难和屈辱,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眷恋和回归的渴望。这种爱国情感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倾向,也代表了当时广大中国人民的心声。《七子之歌》所表达的不仅是对祖国的眷恋和回归的渴望,更是对民族自尊心的强烈呼唤。诗人通过揭示“七子”在异国他乡所受的屈辱和苦难,激发了读者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号召人们为民族的独立和尊严而奋斗。《七子之歌》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正值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深重的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同时,《七子之歌》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03知识拓展与延伸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介绍闻一多与《七子之歌》阐述闻一多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及《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和目的。澳门的历史背景介绍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以及葡萄牙殖民统治时期的历史。诗歌中的象征手法讲解闻一多在诗歌中如何运用象征手法,通过“七子”来代表被割让、租借的地方,表达对祖国统一的渴望。类似题材作品比较阅读《七子之歌》与《我爱这土地》比较两首诗歌在主题、情感和表达方式上的异同,加深对《七子之歌》的理解。《七子之歌》与其他爱国诗篇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爱国诗篇,与《七子之歌》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诗篇中的爱国情怀和表达方式。当代社会意义思考祖国统一的历史与现实结合当代中国的政治现实,讨论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和现实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当代社会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七子之歌》与民族认同探讨《七子之歌》在激发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强化民族认同。文学作

文档评论(0)

夜~紫儿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