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二)历史试题(原卷版).doc

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二)历史试题(原卷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阳市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历史本试卷共8页,19道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表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仰韶文化彩陶纹饰繁丽悦目,许多图案以鱼、鸟、花瓣、叶片为主题,单一纹样逐步演化为丰富多姿的

组合图案。如图是仰韶文化复杂型鱼鸟组合图像的典型代表。这表现出()

A.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B.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C.先民社会生活的丰富D.当时生存环境的稳定

2.春秋时期,出奔是一项有准备、有选择、有退路政治出行。据统计,由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向周边地区的出奔中,春秋前期是国君、公子出奔占主流,春秋中后期卿大夫及家臣逐渐成为出奔者的主流。这一变

化反映了()

A.传统政治秩序彻底瓦解B.当时政治斗争错综复杂

C.政治权力下移现象明显D.政治发展进程的差异性

3.下图是据《三国志》整理景元元年(260年)蜀魏吴三国的人口数量统计状况。这一状况()

人口数(万人)

500-

500-

魏国

400-

300-

吴国

200-

100-

0-

蜀国

A.缘于南方政治动荡不安B.奠定了国家重新统一的基础

C.加速了江南地区开发D.形成了魏蜀吴三国对峙局面

4.唐朝大历时期,”国家榷盐,粜于商人,商人纳榷,粜于百姓”。商人售盐,即使百姓没有现钱,用米谷

杂物交换也能成交,某些场合甚至还可以赊购。穷乡僻壤,甚至深山幽谷三五户居家之处,商人肩挑背

负,足迹亦能抵达。这表明,榷盐法的实施()

A.提升了国家对物价的调控力B.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了基层商业网络的发展D.造成借贷关系的普遍化

5.北宋时期,西北和京师是消费性商业市场,而东南则是生产发达的地区,京师与西北货币供应量大,东

南货币供应量小,而东南的铜钱不断地通过上供形式流向北方,这一矛盾是宋代商品货币流通的一大特

色。该特色反映了这一时期()

A.东南地区商品经济滞后B.政治、军事因素影响货币流通

C.铜钱地区间分布不平衡D.西北与东南地区无法直接贸易

6.《醒世恒言》中的刘老汉开的只是个小酒店,“却极肯周济人的缓急”,对年老的穷军汉,不仅不收食宿费,还在其病重时冒着满天风雪外出为其求医问药,照顾得无微不至。“三言二拍”在表现市民阶层经商

求财以至发迹的同时强调,“富本无根,尽从勤里得”的思想。由此可见,当时()

A.世俗化文化承载着教化功能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世俗化

C.文学作品能够如实再现历史D.市民文化迎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

7.史学家邓嗣禹在谈到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军事上的失利代表着中国已经失去了融入世界的主动性。这也奠定了清政府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的基础。向外委曲求全,向内必然是压榨人民。苛捐杂税的收取不

得不逼着一部分支付不起这笔钱的人铤而走险”。下列能够支撑该观点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B.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C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运动D.甲午中日战争与维新变法运动

8.《捉拿康梁二逆演义》成书于戊戌政变后不久,是以康梁为题材的时事小说。其时事材源,既有京报或

报刊转载的奏折、上谕等官书,也有当时的新闻报道,还有一些士大夫口耳之间流播的传闻,见于同时代书

64信、笔记等私家材料。据此理解准确的是()

64

A.该书是一手史料,史料价值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人生风雪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果有遇到文件不清或断篇的或者需要转换文件格式的情况请联系我,会在第一时间帮你完成完整的文档。文档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本人将尽快予以删除,谢谢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