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西方古典建筑符号及意义比较
目录
TOC\o1-2\h\u31212中西方古典建筑符号及意义比较 1
5748一、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哲学基础 1
1921(一)中国传统建筑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 2
26782(二)西方古典建筑的哲学基础———神人同形 2
20461二、中国传统建筑的符号元素 2
17340(一)建筑人格化 2
19978(二)家国同构化 3
5404三、中国传统建筑符号的意义 3
2148(一)原型变换 3
9669(二)以空间为中心 4
13795(三)构造性立面 4
8953(四)线性构图 4
16596(五)微缩天地 4
16281(六)盆景自然 5
25401四、结语 5
23995参考文献 5
摘要: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形态的具象,它的心境、理境、物境三个层面,与文化有着类似的特征。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古典建筑,分别有不同的哲学依据,在比较中可以看到各自清楚的从形象化到物质化的脉络。中国传统建筑的产生与天人合一思想相结合,从而形成以“方根”、“中道”为代表的“人格化”与“家国”的营造图式,并具体化为原型变换、空间中心、构造立面、线性构图、比例对比、形式隐喻、纵深序列等物化特点,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哲学思想、心理图式到具体表达的一以贯之。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西方古典建筑;哲学思想;建筑符号
中国的传统建筑起源于汉、盛于唐,交织了汉唐盛世,汗牛充栋非能叙其万一,既与天地道法则的哲理联系在一起,又蕴含着巧夺天工的巧思,融义理于建筑之中。本文试图以传统建筑的哲学思维为切入点,并将其与西方经典建筑进行对比,从而使其建筑的基本特性得以回归。
一、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哲学基础
建筑是人类对自然与环境的反应,由浅到深,不断融入“人”、“宇宙”的观念,并在技术的制约下,逐渐进入到不同的发展道路。但在此过程中,技术因素是不可忽略的。但是,汉蜀两国在地形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同时也反映了思想观念的强大塑造能力。中国主张天人合一,和合内省,与自然融为一体;西方则主张人以人为本,自我外向,人与自然是分开的。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解决人与建筑关系的根本原则,体现了传统的“环境”理念。“天人合一”的核心是模仿自然的环境。
中国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体现了对“天”的崇敬与对“自然”的回应。传统的建筑往往是以庭院为基础,根据周围的不同而变化,从而形成北京的四合院、平原大院、徽州大院等多种形态。凡是传统的文化传播到哪里,就会被燕国和越国的人所接受。就天地来说,庭院是人造的,对居住来说,庭院也是地方的自然。庭院介于天地与居室之间,和谐运转,营造出一种浑然天成的意境。中国传统哲学崇尚“内”与“亲”,从而使传统建筑形成了内向隐奥的实体围合虚体的空间,这是“哲学思维”向“心理图式”转换的产物。中国传统建筑在“天人合一”的环境建构价值观的指引下,产生了具有“方根精神”的社会结构规律的“中道意识”空间原型。
(二)西方古典建筑的哲学基础———神人同形
公元前500年,古希腊建立起一套以神人同形为基础的宗教信仰,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最珍贵的,其余的都是人类的劳动成果。西方古典哲学强调理性与思考,习惯于拆解式的探究,强调个人生存的独立性。在建筑方面,人们更注重建筑的个体形象,而忽视了内部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建筑与周围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更多地体现在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西方古典哲学提倡“外向”,从古希腊开始,对人的关注超过一切,建筑上从人出发,以人的尺度作为标准,对人的重视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图式和外虚内实的建筑形象。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符号元素
在传统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人格化”、“家国同构”是传统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元素。
(一)建筑人格化
中国古代的城市、建筑、院落都呈现出类似的“型制”郑孝燮.中国中小古城布局的历史风格[J].建筑学报,1985(12):11-17+82-83.
郑孝燮.中国中小古城布局的历史风格[J].建筑学报,1985(12):11-17+82-83.
(二)家国同构化
择中取正,是传统建筑群的一种结合,“中”则是在各个层面上的建筑的方位关系,《易·临卦,程颐注》认为“中者天地之正道”,中道思想的中心是以“家国同构”为中心,以建筑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形象。“中正”是中道意识的第一个体现。“中道”以“中”、“正”为基础。
《考工记》记载了国家、城市、聚落的择中原则:择天下之邦,选其中都,选其都城,其建筑是国家概念的物象,同构而异。宗祠在父权制社会中具有构建乡村意识、制约民众行为的潜在含义。徽州传统村落,村落的中心有总祠,组团之内有支祠,以聚落有家祠,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抖音平台美妆直播带货问题分析》13000字.docx
- 《抖音平台美妆直播带货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20000字.doc
- 《鄂州浩泽窗帘公司劳动管理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500字.doc
- 《房地产企业破产过程中购房者权利保护的立法困境综述》3700字.docx
- 《房地产企业破产时购房者权利保护的立法建议综述》4100字.docx
- 《房屋未交付且未过户情形下购房者权利的保护综述》3700字.docx
- 《非结构性清水陶瓷玻璃幕墙体系设计》.docx
- 《高校实验楼电气部分设计》11000字.docx
- 《贵州与各市州财政支农对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16000字.docx
- 《湖州利通燃气灶公司薪酬制度的创新研究》6100字.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