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28

HI-FI高音质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摘要:高保真功率放大技术的发展,使整个音频功率放大技术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人对听觉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音响的音质真实性要求越来越多,高保真音频功率放大技术克服了这个缺点,它能够如实的反映出声音信号的音色,音高和音强等音质状况本来面貌的能力,同时对声音信号进行必要的修饰和加工,因此,我们这次的研究对象是高保真功率音质放大技术,本文主要介绍LM1875音频放大器的设计,它在音频应用场合提供非常低的失真度和高质量的音色,还具有了高增益、快速转换速率、宽功率带宽、大输出电压摆幅、大电流能力和非常宽的电源范围等特性。系统采用大回环电压负反馈控制输出,配以普通双路桥式整流滤波电路,放大器采用内部补偿,增益控制在26dB左右。它可用与高品质音频系统、立体声唱机等等[1]。

关键词:LM1875高保真功率放大

目录

TOC\o1-3\h\z\u摘要 I

第一章绪论 1

1.1音频放大电路的回顾和展望 1

1.2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简介 1

1.3音频放大器分类 2

第二章放大器常见名词 5

2.1输出功率 5

2.2频率响应 5

2.3失真 5

2.4动态范围 6

2.5信噪比 6

2.6输出阻抗和阻尼系数 6

2.7灵敏度 6

2.8反馈 6

2.9屏蔽 7

第三章音频放大器的设计 8

3.1设计要求 8

3.2设计过程 8

第四章LM1875的简介 17

4.1LM1875中文资料(引脚图,性点,参数及应用电路) 17

4.2LM1875的工作原理: 17

4.3LM1875的电路特点 18

第五章电路设计 19

5.1典型应用电路 19

5.2双电源音频功率放大器原理图 19

5.3双电源音频功率放大器PCB图 20

第六章电路制作与调试 21

6.1利用PCB制作电路板 21

6.2装配与调试 21

第七章电路图的绘制与制板中应注意的问题 23

7.1Sch原理图应注意常见问题 23

7.2PCB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3

7.3焊盘应注意的常见问题 24

总结 2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26

致谢 27

第一章绪论

音频放大电路的回顾和展望

随着晶体管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新技术的应用,各项实用性指标和可靠性指标都有很大改善,并不断在向更大的输出功率,更小的体积,更轻的重量,更多的功能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如美国CROWN公司的MA-5000VZA功放,其最大输出功率可达4000W/8Ω(桥接,单通道);完善的可靠性设计使它在苛刻的环境中可连续工作,使得生产者可作3年免维护的保证;插入可编程的输入处理模块USP3;可对1~2000台功放的工作状态进行程控调节和各种参数检测。各种完善的可靠性保护措施,使它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可与电子管功放媲美。

晶体管功放具有许多宝贵优点,它的失真低于万分之一,但其音质听感总不如电子管功放那么逼真,细腻,尤其是在表现瞬态变化快而清脆的打击乐,弦乐和浑厚回荡的钢琴曲方面感觉最明显。20世纪80年代初,欧洲有些专业公司开始研究晶体管功放与电子管功放之间的性能差异及解决办法。电子管是一种电压控制器件,需要的控制功率极微,开关速率很快。晶体管是一种电流控制器件,需有较大的控制电流,转换速率较慢,这是最基本的差别。80年代中期欧洲首先推出了采用MOSFET音频场效应管功放。MOSFET场效应晶体管既具有晶体管的基本优点。但使用不久发现这种功放的可靠性不高(无法外电路保护),开关速度提高得不多和最大输出功率仅为150W/8Ω等。90年代初,MOSFET的制造技术有了很大突破,出现了一种高速MOSFET大功率开关场效应晶体管。西班牙艺格公司(ECLER)经多年研究,攻克了非破坏性保护系统的SPM专利技术,推出了集电子管功放和晶体管功放两者优点结合的第3代功放产品,在欧洲市场上获得了认可,并逐步在世界上得到了应用。第3代MOSFET功放的中频和高频音质接近电子管功放,但低频的柔和度比晶体管功放差一些,此外MOSFET开关场效应管容易被输出和输入过载损坏。

数字功放的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进展一直较慢。1983年,M.B.Sandler等学者提出了D类放大的PCM(脉码调制)数字功放的基本结构。主要技术要点是如何把PCM信号变成PWM(脉冲调宽信号)。美国Tripass公司设计了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01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