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留纪古地理格局.pptx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志留纪古地理格局

志留纪大陆分布与洋盆格局

劳伦大陆与其他大陆块体关系

泛爱琴洋的扩张与收窄

卡利多尼亚造山带的形成

华北陆块与特提斯洋的关系

古亚洲洋的消亡与大陆碰撞

志留纪早期古气候特征

志留纪晚期古地理演化ContentsPage目录页

志留纪大陆分布与洋盆格局志留纪古地理格局

志留纪大陆分布与洋盆格局1.志留纪时期,拉乌伦西亚大陆、波罗的海大陆和冈瓦纳大陆三块主要大陆分布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构成了志留纪大陆格局的基础;2.拉乌伦西亚大陆位于北半球,包括北美大陆和格陵兰岛;波罗的海大陆位于欧洲北部和东部,包括波罗的海诸国、俄罗斯西北部和波兰北部;冈瓦纳大陆位于南半球,包括南美洲、非洲、南极洲、印度次大陆和澳大利亚;3.三块大陆周围分布着较小的微陆块,如阿瓦隆大陆、苏格兰微陆块和华北微陆块,这些微陆块在志留纪期间与主要大陆碰撞或融合,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大陆格局。志留纪洋盆格局1.志留纪时期,全球共有两个主要洋盆,分别是泛太平洋洋盆和泛特提斯洋盆;2.泛太平洋洋盆位于太平洋地区,东部与拉乌伦西亚大陆接壤,西部与冈瓦纳大陆相接;泛特提斯洋盆位于东半球,东部与冈瓦纳大陆接壤,西部与波罗的海大陆相接;志留纪古陆分布

劳伦大陆与其他大陆块体关系志留纪古地理格局

劳伦大陆与其他大陆块体关系劳伦大陆与其他大陆块体关系主题名称:劳伦大陆与波罗的海古陆1.在志留纪早期,劳伦大陆与波罗的海古陆相隔狭窄的洋盆,称为波罗的海海峡。2.志留纪中期,随着劳伦大陆向南漂移,波罗的海海峡封闭,两块大陆块体碰撞形成喀里多尼亚造山带。3.喀里多尼亚造山带延伸至北美和欧洲,标志着劳伦大陆与波罗的海古陆的最终合并。主题名称:劳伦大陆与西伯利亚古陆1.志留纪期间,劳伦大陆与西伯利亚古陆隔着乌拉尔海峡相望。2.随着乌拉尔海峡逐渐闭合,劳伦大陆和西伯利亚古陆在志留纪末期发生碰撞,形成乌拉尔造山带。3.乌拉尔造山带成为两块大陆之间的重要界线,将其分为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

劳伦大陆与其他大陆块体关系主题名称:劳伦大陆与冈瓦纳大陆1.志留纪早期,劳伦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位于地球南半球,并被泛大西洋分隔。2.志留纪中期,劳伦大陆开始向北漂移,而冈瓦纳大陆向南漂移,两块大陆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3.志留纪末期,劳伦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形成了劳伦地区特有的古地理环境。主题名称:劳伦大陆内部构造1.志留纪期间,劳伦大陆内部发生了一系列造山运动,形成了一系列山脉和褶皱带。2.这些造山运动导致劳伦大陆的地壳发生变形和变质,创造了多样化的地形和地质结构。3.劳伦大陆内部的造山活动为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提供了有利条件。

劳伦大陆与其他大陆块体关系主题名称:劳伦大陆与北极古陆1.志留纪早期,劳伦大陆与北极古陆相连,形成一个称为劳亚大陆的超级大陆。2.志留纪中期,由于泛大西洋的扩张,劳亚大陆分裂,劳伦大陆向南漂移,与北极古陆逐渐分离。3.劳伦大陆与北极古陆的分离为北大西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主题名称:劳伦大陆古气候1.志留纪期间,劳伦大陆位于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被和动物的繁荣。2.志留纪早期,劳伦大陆经历了温暖的温室气候,海洋中的生物蓬勃发展,形成了广泛的石灰岩沉积。

泛爱琴洋的扩张与收窄志留纪古地理格局

泛爱琴洋的扩张与收窄1.志留纪早期,泛爱琴洋开始扩张,形成宽阔的海槽。2.扩张运动持续了约3000万年,创造了巨大的新海洋地壳。3.扩张带沿东亚边缘向北延伸,对华南地区的地质构造产生了重大影响。泛爱琴洋的收窄:概述:1.志留纪末期,泛爱琴洋开始收窄,导致大陆块块相互靠拢。2.收窄运动涉及多个构造板块的碰撞和俯冲,形成了复杂的造山带。泛爱琴洋的扩张与收窄:

卡利多尼亚造山带的形成志留纪古地理格局

卡利多尼亚造山带的形成1.卡利多尼亚造山带是由劳伦大陆和巴尔蒂卡大陆之间的古特提斯洋板块俯冲造成的。2.俯冲板块的增生作用导致地壳增厚和一系列弧形岛屿的形成。3.岛弧与劳伦大陆碰撞,引发了变质作用、逆冲推覆和造山运动,形成了卡利多尼亚造山带。卡利多尼亚造山带的碰撞动力学1.劳伦大陆和巴尔蒂卡大陆的碰撞角度和速度决定了造山带的结构和地质特征。2.斜向碰撞导致走滑断层和地体覆盖体形成,而正交碰撞则产生垂直抬升和逆冲推覆。3.造山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和沉积物厚度。卡利多尼亚造山带的俯冲-增生作用

卡利多尼亚造山带的形成卡利多尼亚造山带的变形和变质1.造山带经历了广泛的变形,包括褶皱、断层和逆冲推覆。2.变形程度和类型取决于岩性的差异、应力分布和温度梯度。3.变质作用包括接触变质、区域变质和动力变质,反映了造山带的不同构造环境。卡利多尼亚造山带的岩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布丁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重庆微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05191485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