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 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VIP

广东省 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阅读

广东省广州市2024年高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擢第后入蜀经罗村路,见海棠盛开,偶有题咏

郑谷

上国休夸红杏艳,深溪自照绿苔矶。

一枝低带流莺睡,数片狂和舞蝶飞。

堪恨路长移不得,可无人与画将归。

手中已有新春桂,多谢烟香更入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点明写作缘起,诗人及第后入蜀,途中看到海棠盛开引发诗兴。

B.在长着绿色苔藓的石矶旁,溪畔的海棠花如美人般临水自照,妩媚多姿。

C.黄莺睡在海棠枝头,蝴蝶与飘落的花瓣一起飞舞,动静结合,别具生趣

D.既无法移栽、也无人能描画,甚至不能带走海棠一缕芳香,诗人很遗憾。

16.诗中写到红杏和春桂,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5.D16.①“红杏”起衬托作用,以京城的红杏来衬托海棠,突出海棠的艳丽与美艳。

②“春桂”代表科举及第,手中已有新春桂意味着科举及第,诗人及第之后,还希望把海棠的芳香带走,表达了他对海棠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甚至不能带走海棠一缕芳香,诗人很遗憾”错,“多谢烟香更入衣”意思是诗人还希望带走海棠的芳香,表达的是诗人对海棠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①首联“上国休夸红杏艳,深溪自照绿苔矶”,将身处上国京城繁华热闹之地的红杏与身处偏僻溪边无人欣赏的海棠进行对比,以京城的红杏来衬托海棠,突出海棠的艳丽与美艳,在这里“红杏”起衬托作用。

②尾联抒情达意,“手中已有新春桂”,“春桂”代表科举及第,诗人表面上说自己的手中已经有了新春的桂枝,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今春科举高中的意思;“多谢烟香更入衣”中的“更”字,表明了诗人在科举高中之后又逢到海棠香气泌入自己的衣服,让诗人更为欣喜高兴,于是作者就产生了把海棠的芳香带走希望,借此来表达他对海棠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广东省大湾区普通2024届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船

刘攽

太液沧波北下流,依然清浅可胜舟。

浴凫鸣鹤辉辉日,折苇衰荷澹澹秋。

胜境陈前终不厌,机心去尽了无愁。

宋生【注】善赋登临兴,华发相从免独游。

【注】宋生:宋玉,战国时期辞赋家,著有《高唐赋》等作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写诗人与友人乘舟游玩的所见所感,起承转合,自然流畅,音韵和谐。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熠熠生辉,画面令人陶醉。

C.诗人置身秋日的胜景中,百看不厌,流连忘返,内心的尘事烦扰烟消云散。

D.尾联写到诗人虽有宋玉的才情,与友同游免于孤单,但头上华发让人唏嘘。

16.这首诗是如何抒发诗人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5.D16.①借景抒情,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流水清浅,白鹭沐浴,鹤声响彻,日光生辉,芦苇低垂,荷花凋零的秋日景致,营造了静谧唯美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愉悦澄明的心境。

②直抒胸臆,颈联作者直接表达了美景当前,百看不厌,机心全无,忧愁消散的情感;尾联“华发相从免独游”表达了作者与知己同游的快乐。

③借典抒情(用典),借用宋玉登临赋诗典故,表达自己才情斐然,志趣高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D.“但头上华发让人唏嘘”理解错误,“华发相从”是指有华发的朋友相伴,提到同游的朋友已华发,并非指自己;“让人唏嘘”,情感分析错误,此刻美景在前,友人相伴,心境是愉悦的,颈联点明了诗人的心情是“了无愁”。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前两联诗意是:太液池的碧绿的波浪从北往下继续流淌,依然清澈浅碧,适合船只通行。白鹭在水中洗澡,鹤鸣声响彻亮,阳光照耀闪闪发光的一天,采摘的芦苇和凋谢的荷叶静静地映照着秋景。诗人在这两联描写了流水清浅,白鹭沐浴,鹤声响彻,日光生辉,芦苇低垂,荷花凋零的秋日景致,营造了静谧唯美的氛围,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愉悦澄明的心境。

颈联诗意是:这美景陈列于眼前使人陶醉,即使常常来到这里也不会感到厌倦,功利之心都消散了。这一联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表达了美景当前,百看不厌,机心全无,忧愁消散的情感;尾联“华发相从免独游”意思是花白头发的朋友们陪伴着我,不用再独自游览。这句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与知己同游的快乐。

“宋生善赋登临兴”诗意是宋生善于作赋,登上高山远眺时情绪激荡。诗人在这一句中借用宋玉登临赋诗的典故,表达自己才情斐然,志趣高雅,采用了借典抒情(用典)的手法。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