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六分册第七单元(第22课~第24课)
(二)考纲解读: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A)
背景:文革结束后,“两个凡是”指导方针使党和国家工作出现徘徊。
开始: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影响: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对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的拨乱反正产生巨大影响。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C)
内容: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
意义:我党历史伟大转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起点
二、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实施:1978年底、1979年初安徽、四川
形式: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影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2、经济特区的建立(B)
试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对外开发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
3、浦东开发开放(A)
时间:1990
影响: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背景、基本内涵和伟大实践是什么?
1、“一国两制”构想(A)
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党中央提出
基本内涵: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香港、澳门回归(A)
谈判:1984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1987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中葡《联合声明》
回归:1997.7.1香港董建华;1999.12.20澳门何厚铧
第六分册第七单元练习部分
(第一部分:上位知识认知方面)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
A.1976年B.1977年C.1978年D.1979年
2、1982年9月的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
A.实事求是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改革开放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首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区是()
A.北京、天津B.广东、广西C.上海、浙江D.安徽、四川
4、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
A.两种社会制度B.两种经济制度C.两种法律制度D.两种军事制度
(第二部分:一般知识深化方面)
1、1978年,全国展开了关于真理问题标准问题的讨论,在“真理标准”讨论中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A.以阶级斗争为纲B.两个凡是C.抓革命促生产D.造反有理
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见过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原因在于()
A.纠正冤假错案B.重申党的领导C.明确发展方向D.强调实事求是
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民谣描述的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制度B.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D.农村推行的税费改革
4、“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因为进行了()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5、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源自()
①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③基层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④农业合作化运动向综深发展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6、一首《春天的故事》曾传唱大江南北:“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歌曲勾起了人们对这位“老人”的深切怀念。《春天的故事》歌颂的“老人”是谁()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7、历史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来反映。能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
A.大人先生
B.粮票股票
C.法币人民币
D.臣民公民
8、以前在上海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随着改革开放,浦东的开发开放,这种情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