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病学个人副本.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口腔粘膜病学概论

口腔粘膜(mucosa):是口腔内的湿润衬里正常的口腔粘膜:湿润、光滑、呈粉红色,

除皮脂腺外,没有其它附件。如果达不到此标准,就会发生疾病。如口干症、口腔粘膜溃疡、粘膜白斑、肿瘤等。

分类:被覆黏膜、咀嚼黏膜、特殊黏膜

结构:上皮层(基层、棘层、粒层、角化层)、固有层、黏膜下层、基底膜功能:

1、屏障保护功能(唾液屏障、上皮屏障、免疫细胞屏障、免疫球蛋白屏障)

2、感觉功能

3、温度调节及分泌功能等

口腔黏膜病oralmucosaldiseases:是涵盖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总称。

★口腔黏膜病的基本特点

性别:某些疾病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如RAU发生于女性者明显多于男性

年龄: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好发于青壮年

部位:

口底-舌腹的U形区、颊粘膜内侧三角形口角区、软腭复合体为口腔黏膜危险区域。

损害:

①更迭性与重叠性(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类型的损害称为更迭性;不同疾病在不同阶段出现相同的损害称为重叠性)

②部位的差异性

③病损的共存性

诊断方法:①结合临床病损诊断,②结合病理检查,③治疗性诊断

治疗:①同病异治、②异病同治、③局部疾病全身治疗、④中西医结合治疗

转归:大多预后良好,某些也有癌变的可能

★★口腔黏膜病的基本临床病损

斑macule与斑片patch:指皮肤黏膜上的颜色改变,常较周围颜色变深,直径小于2cm

称为斑,大于2cm称为斑片。斑与斑片一般不高出黏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

丘疹与斑块

丘疹papule:黏膜上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以为尖形、圆形或扁平形,颜色呈灰白色或红色,消退后不留痕迹。扁平苔藓为典型的丘疹,常排列成网状、环状、带状、斑块。

斑块plaque或丘斑: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比较平滑或粗糙,可看到有沟裂将病损分割开。白斑和癌可呈现丘斑病损

疱vesicle: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

上皮内疱或稽层内疱——疱在上皮内,只有上皮的部分形成疱壁,疱壁较薄而柔软。上皮下疱或基层下疱——疱在上皮下,上皮全层构成疱壁,疱壁较厚。

大疱bulla:疱损害直径大于1cm

脓疱pustule:由脓性物取代透明的疱液

溃疡ulcer: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

糜烂erosion:是黏膜的—种表浅缺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结节nodule: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病损,为结缔组织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

1

向外突起,形成表浅损害,其大小不等,形状不定,一般为5cm,颜色从粉红至深紫色。

肿瘤tumor:是一种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的实体性生长物,其大小、形状、颜色不等。

萎缩atrophy:为组织细胞的体积变小,但数量不减少。可呈现发红的病变,上皮变薄发红,表面覆盖的上皮变薄,结缔组织内丰富的血管分布清楚可见,病变部位略凹陷,特有的一些上皮结构消失,被一薄层上皮所取代。

皲裂rhagades:为黏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假膜pseudomembrane: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可以擦掉或撕脱。

痂crust:为纤维素性及炎性渗出物与上皮表层粘连凝固而成,多为黄白色痂皮。

鳞屑scale:是指已经或即将脱落的表皮角质细胞,常由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而来。

坏死与坏疽

体内局部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necrosis,较大范围的坏死,又受腐败细菌作用而发生腐败称为坏疽gangrene

第二章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一、单纯疱疹herpessimplex: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所致的皮肤黏膜病。临床上以出现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易复发。

★【病因】:单纯疱疹病毒(主要是1型)

★【临床表现】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6岁以下儿童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

①前驱期—潜伏期4-7天,以后出现发热、头疼、乏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患儿常有流涎、拒食、烦躁不安。经1-2天后,口腔粘膜广泛充血水肿,附着龈、龈缘急性炎症。

②水疱期—出现成簇小水疱,特别是邻近乳磨牙的上腭及龈缘处。水疱壁薄,破后形成浅表溃疡。

③糜烂期—成簇的水疱破后可形成大面积糜烂,继发感染、黄色假膜、皮肤损害形成痂壳。

④愈合期—糜烂面逐渐愈合,病程约7-10天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原发病变愈合后,约30-50%可复发。

损害特征表现为①唇疱疹,多个成簇的庖②总是在原先发作过的位置或邻近原先

文档评论(0)

mph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谭台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CY11Y3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