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南三县部分校小升初语文预习模拟卷含答案.docVIP

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南三县部分校小升初语文预习模拟卷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装订线

姓名

学校

准考证号

科目

装订线

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南三县部分校小升初语文预习模拟卷

考生注意: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词语全部和戏曲有关的一项是()

A.亮相行当跑龙套粉墨登场 B.压轴叫板领头雁有板有眼

C.捧场行头唱白脸妙笔生花

2、鲁滨逊离开那个荒岛时,已在岛上待了()

A.27年 B.28年 C.29年 D.30年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公共自行车站点比较密集,使市民“绿色出行”更便利。

B.只要为集体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我们才能更加优秀。

C.校运动会上,园园在短跑比赛中拔得头筹,大家都为他喝彩。

D.秋天的西湖公园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4、兰兰在习作中要写“见微知zhù”这个词,但是她忘记是哪个“zhù”字。查《新华字典》后,发现了这几个“zhù”字,根据意思应该选()

A.注:记载,登记 B.筑:建造,修盖 C.著:显明,显出 D.驻:停止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应该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B.没有工具,干什么都有困难重重。

C.他的故事讲得娓娓动听。

D.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说明科学并不严谨。

6、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蒙(měng)古亲戚(qì)

B.眨(zhá)眼潜(qián)入

C.纤纤(xiān)教诲(hui)

7、“钱学森、钟南山、袁隆平、李兰娟”这五位名人的姓按音序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钱学森袁隆平李兰娟钟南山

B.李兰娟钱学森钟南山袁隆平

C.钱学森李兰娟袁隆平钟南山

D.李兰娟钱学森袁隆平钟南山

8、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推心至腹受益匪浅再接再励 B.高瞻远瞩如火如荼锲而不舍

C.脍炙人口焉知非福别俱一格 D.虎视耽耽不可思议忘乎所已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进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旗帜和欢呼声。

B.全国人民无时无刻关心着受灾地区的群众。

C.为了提高我们的校园生活,学校建立了“小书虫读书吧”。

D.我的故乡在青岛,青岛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10、下列结合读者在横线上,按照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清明上河图》刻在直径近4米,长达12米的樟木上。______

①透过街边酒肆的窗户,连里面正在把酒言欢的食客亦刻画得活灵活现。②房舍街道鳞次栉比,拥挤的人流、五行八作的细致描摹,无不体现出雕刻者出神入化的技艺。③那些粗细如牙签、似乎可随风摇曳的绳子,竟然是在整根木头上直接雕出来的!④且不说人物丰富的神态,光是那一根根缆绳就已让人拍案叫绝。⑤樟木的每一面都刻有五六百个人物,还有大量的车辆、船只、店铺、民房。

A.⑤②①④③ B.③④⑤②① C.②①④③⑤ D.②⑤①③④

二、判断题(10分)

1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句诗与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关。()

12、“读了《北京的春节》一文,使我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一个病句。()

13、“自作自受”和“作业”两词中“作”字读音相同。()

14、《那个星期天》一文,作者描写了“我”从满怀期望、失望委屈到无奈、焦急的过程。()

15、朱自清的《匆匆》和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都运用了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053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