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题13 古代文体与词类活用.pdfVIP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题13 古代文体与词类活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题13古代文体与词类活用

1.说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从内容上看,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

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这种“说”,

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

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初中阶段所学的

有《马说》《爱莲说》《黄生借书说》等。

2.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

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

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

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

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我们初中课本所选诸葛亮的《出师表》即“表”中范例。

3.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

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

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

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苏轼的《水调

歌头。明月几时有》前面有一段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

由。”这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词的缘起与过程。

4.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

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我们学过的如刘禹锡的《陋

室铭》。

17

/

5.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文言文标题中的“……记”,相当于现代文“记……”

的形式。如“小石潭记”,就是“记小石潭”,即记述游小石潭的行踪以及小石潭的

景物。这类文章当中,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

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

者“杂记”(包括如《桃花源记》这样的诗前序文)。除以上两篇,我们学到的还有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6.传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

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

惯用于史书。一般为他人所写,如《张衡传》等,也有写自己的传记,如陶渊明的《五

柳先生传》。

7.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

陈情。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

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

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形成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

尺牍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

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

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

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

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

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②表示动作行为的

依据、手段或工具。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

27

/

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③

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

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④表示动作行

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这

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

文档评论(0)

【名校真题共享】涵盖小学至研究生,科目齐全。提供历年真题、模拟试卷、解析答案及高频考点分析。拥有教育界资深团队,平均教龄超10年,深谙考试趋势。不仅限于数学、英语,还包括理化生、文史政及专业科目。附加个性化学习计划定制,助您高效备考。一键获取,提升成绩,我们是您升学路上的坚实后盾。欢迎各界学子访问交流,开启学霸模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