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每课一练 1.3 古代商业的发展 (人教版必修2).pdf

2012高一历史每课一练 1.3 古代商业的发展 (人教版必修2).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国家发改委、国家物价局等多次发布条文,要求商品销售要实行明码标价;这一

为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朝

C.汉朝D.明清时期

解析:秦朝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答案:B

2.(2011·佛山市质检)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

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

A.晓市B.村落

C.草市D.夜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词是“赶集”;选项A、D分别是

早市和夜市,一般没有日期限定,选项B不符合材料,三项均排除;选项C“草市”是乡

村定期集市,符合材料,是正确选项;

答案:C

3.电视剧《走西口》在央视开播后受到欢迎;其实在历史上,“走西口”除了是一部

分人的生存方式之外,主要指的是一种经商活动;“走西口”所描写的商帮在古代与徽商齐

名,它是()

A.浙商B.闽商

C.粤商D.晋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走西口”所描写的商帮是指晋商;

答案:D

4.中国古代的“城”主要指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市”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城

墙内的一个区域;“城”“市”连称就构成了“城市”;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筑城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C.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D.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城市商业贸易

解析:从我国古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来看,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答案:C

5.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

解析:“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反映了夜市的繁荣;唐朝后期,夜市出

现,说明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A反映了整齐划一的城市布局,B说的是草市,D反映了

政府对市的严格限制;

答案:C

6.下列各项与城市商业繁荣直接相关的是()

①唐诗②草市③会馆④夜市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唐诗是在城市商业繁荣,适应市民阶层

的需要的基础上而产生的;而草市是离城镇稍远的民间集市,应排除;会馆是明代在京城、

省城、大商埠出现的,夜市出现于唐宋时期的繁华都市;

答案:C

7.“夜市喧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天街买卖,直至五

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

袜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材料中描绘的这种经济现象最早出现在()

A.西汉B.隋唐

C.北宋D.元朝

解析:“夜市”最早出现于唐朝中后期,但只出现在少数商业繁华区,而且仅是供达

官豪吏纵情声色的场所;材料中的“夜市”属于市民自己的夜市,最早出现在北宋;

答案:C

8.下图是我国古代画坛上的一幅著名的作品,生动地反映了苏州怀胥桥商市的一幕场

景;它有助于我们直接研究()

A.商业交换的起源B.商业都会的崛起

C.庙会集市的萌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10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