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牵伸工艺配置(后区).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牵伸工艺学习目标掌握细纱牵伸后区工艺控制要点掌握细纱牵伸后区主要牵伸工艺

任务1:粗纱捻回在细纱牵伸中的问题与作用?课后小论文:谈谈对牵伸的理解和关键词。设想一种提高牵伸装置牵伸能力方法。任务2:当粗纱“重定量、大捻度”时,细纱后区工艺应作何调整?为什么?

1.作用为前区牵伸作准备。使喂入前区的纱条具有均匀的结构和一定的紧密度,使之与前区摩擦力界相配合而形成稳定的前区摩擦力界分布,以充分发挥皮圈控制纤维的作用,从而减少粗、细节,提高条干均匀度。二.后区牵伸工艺

2.牵伸工艺控制重点牵伸倍数-------两种工艺罗拉握持距------影响纤维变速点的分布粗纱捻系数------产生附加摩擦力界

牵伸倍数(关键词—偏小)要求:避开细纱后区的临界牵伸倍数。一般偏小掌握。机织纱1.25—1.5针织纱1.02—1.15V形牵伸1.3—2.0临界牵伸倍数:牵伸力最大值时的牵伸倍数。

掌握“二大二小”工艺(针织纱工艺):二大:适当小的粗纱总牵伸倍数,适当大的粗纱捻系数;二小:适当小的细纱机后区牵伸倍数,适当大的细纱机后区隔距。其宗旨:稳定粗纱意外伸长率,降低粗纱捻度重分布。两种工艺:第一类工艺(机织纱工艺)Eb=1.25—1.5隔距R=45—50mmα=95—105(粗纱捻系数)第二类工艺(针织纱工艺)Eb=1.02—1.15隔距R=48—55mmα=105—114(粗纱捻系数)

要求:使纤维变速点的分布靠前、集中、稳定;另外通过握持距的调整,使握持力与牵伸力相匹配。确定依据:粗纱定量、纤维长度、粗纱捻系数、温湿度等措施:如果紧隔距、必须重加压罗拉握持距(关键词----紧)

要求:利用粗纱捻回产生的附加摩擦力界控制纤维运动。主要问题:捻回重分布措施:合理控制后区牵伸倍数、后区隔距。粗纱捻系数(关键词----充分利用、防止捻回重分布)捻回重分布:牵伸过程中,捻回从粗片段向细片段转移,前钳口附近细的纱条上集中大量捻回的现象。发生的条件:后区牵伸过大,一般超过1.5;喂入粗纱捻回过多。造成的影响:严重的捻回重分布,使后区纱条中部摩擦力界强度突然下降,纱条结构松弛,甚至发生翻转,纤维提早变速,恶化条干。任务1:粗纱捻回在细纱牵伸中的问题与作用?

粗纱捻回的利用后区:多为简单罗拉牵伸,可利用粗纱捻回产生的附加摩擦力界控制纤维运动。在后区牵伸倍数不大于1.5倍的情况下,牵伸倍数大时要适当增大粗纱捻回,使纱条紧密度提高,摩擦力界强度加强,纤维变速点靠前、稳定。前区:经后区牵伸后纱条上仍保留部分残余捻回进入前区。此时纱条结构较紧密,纱条在皮圈间不发生翻转,能增强皮圈中部摩擦力界强度,纤维变速点靠前和稳定,有利于成纱条干均匀度。前提:不发生捻回重分布现象。

V形牵伸:应用曲线牵伸原理加强后区牵伸过程中对纤维的控制,改善了进入前牵伸区须条的结构及均匀度,充分发挥了前区的牵伸能力,提高了细纱机总牵伸倍数。特点:后罗拉中心的高度相对于前罗拉中心抬高,且后罗拉前移,同时将后胶辊后移。使后区有较长的罗拉握持距和较短的非控制区长度,同时使喂入须条在下罗拉表面有一段包围弧,从而加强了后区牵伸对纤维运动的控制及对纤维长度的适应性。

目前粗纱多采用“重定量、大捻度”以增加粗纱生产过程中的强力,减少粗纱断头。这样的粗纱对细纱后区牵伸工艺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工艺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牵伸型式-----V形牵伸,增强后区对纤维运动的控制能力。2.罗拉隔距-----适当加大。重定量使牵伸力增大。3.后区牵伸倍数-----在防止粗纱捻回重分布的前提下,适当增大。V形牵伸可比普通牵伸略大;后区带压力棒可比普通牵伸略大。任务2:当粗纱“重定量、大捻度”时,细纱后区工艺应作何调整?为什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优美的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