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亲情.ppt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中的亲情三首代表小诗

杜甫《羌村三首·其一》45岁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一.父母爱情峥嵘:山高貌。日脚:透过云缝照射下来的光柱。首联:未到家时的远望。柴门:树枝扎成的大门。“白头拾遗徒步归”。已经走到家门口了“我”终于到家了。妻孥:妻子和儿女。战乱之中,数月未归,家人都以为杜甫已经死了。没想到杜甫突然出现在家门,一个“怪”字,包含了多少感情,既惊又疑,既喜又怨。“惊定”之后拭去的泪,既是心酸的泪也是幸福的泪杜甫从陷入安史叛军之手到脱离叛军亡归,从触怒唐肃宗到此次返家。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全诗的一切都是由这两句生发出来的。歔欷:哽咽、抽泣。邻里围观的情景。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众多邻人。他们一方面是旁观者,只远远地看着不忍搅扰这一家人既幸福而又心酸的时刻;另一方面这个重逢的场景他们又不可能无动于衷,是羡慕?或者心酸?还是想到了在战乱中失去联系的家人?我们无法得知阑:尽。天都快亮了,一家人还沉浸在兴奋的余情中,仿佛不敢相信今天的重逢是真的,孩子们可能已经困了睡了,夫妻两人在昏暗的烛光下相对而视,宛如在梦中一样。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杜甫在左拾遗任上因上书援救房琯而触怒唐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探家时所作。

二.亲子亲情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清代蒋士铨《岁暮到家/岁末到家》21岁及辰:及时,正赶上时候。这里指在大年三十晚上之前赶到家。爱子之心是没有穷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的及时归来。缝制的冬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地,盼我回家而准备寄出的家信还没来得及寄出,墨痕还是新的(我回来了就没有必要再寄出了)。看见儿子瘦了母亲心疼啊,呼叫着儿子细问旅途的困苦与艰辛。“路上累不累?”“在外面奔波辛苦么?”低徊:迟疑徘徊,扪心自问。愧人子:有愧于自己作儿子的未能尽到孝养父母的责任,反而惹得父母为自己操心。实在不忍心向母亲诉说漂泊在外所受的风尘之苦。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蒋士铨于年终前夕赶到家中

三.兄弟姐妹亲情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王安石《示长安君》38岁长安君:王安石的妹妹,受封长安君。怆情:悲伤。年轻时别离,那种情意也是不轻的;何况如今老了,能够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如今连相见也使我感到伤心。兄妹俩随意准备了些酒菜,只是为了边吃边聊,话很多,一直到夜间,还在昏暗的灯光下说着。“草草”二字,说出了兄妹俩的感情至深,用不着世俗的客套,温暖的家庭气氛。“昏昏”二字,写两人说了又说,灯油已快干,灯火已昏暗,仍顾不上休息。兄妹已经三年没有见面,刚刚见到,自己又要到万里之外的辽国去。想到这里,心情就惆怅起来。妹妹问:“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兄长王安石自己也不知道只能含糊的回答:“等见到大雁南飞的时候,大概就有我的消息了吧。”这首诗作于嘉祐五年(1060),当时王安石将出使辽国。王安石与他的大妹王文淑感情很深,这次隔了三年再见面,见面后马上又要分别,想起年龄老大,会少别多,无限伤怀,所以写了这首诗。

文档评论(0)

金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