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下载】.doc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下载】.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下载】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篡改(cuàn)畸形(qí)教诲(huì)杳无消息(yǎo)

B.镌刻(juān)粗糙(zào)悄然(qiǎo)深恶痛疾(wù)

C.解剖(pōu)绯红(fēi)咆哮(páo)抑扬顿挫(yì)

D.诘责(jié)匿名(nì)翘首(qiáo)锐不可当(dǎ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随着NBA赛季的结束,诺维茨基宣布退役,他21年的运动员生涯就此戛然而止了。

B.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从国外回来,我们欢聚一堂,为他接风洗尘。

C.华晨宇在获得《快乐男声》总冠军后,立刻走进大众视野,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D.这起安全事故,是施工单位未对隐患彻底整改而擅自施工造成的,百姓们对此义愤填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5、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解说:这句话标点正确。

B.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解说:句中的“萧索”是形容词。

C.参天大树苏州园林高尚情操宝贵意见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D.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解说:这句话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由于生态的急剧恶化,如今已是荒漠一片,

②受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更为长远、更为致命,一旦因之衰败,几乎不可逆转。

③楼兰古城曾是水草茂盛的地方,

④一个城市的兴衰周期,受产业科技变革的影响,可能是30年、50年,

⑤受文化的影响,可能是50年、100年,

⑥可以说,一个城市如果不能把生态保护好,就没有未来,没有希望。

④⑤②③①⑥B.④①⑤⑥②③

C.③②④⑤⑥①D.③②⑥④①⑤

7、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壮心不已。

(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

(3)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

(5)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6)《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雄浑开阔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渡荆门送别》中李白用比喻手法描写日夜奇幻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再游桃花源

袁中道

明日过桃源县①,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②坐。泊③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④,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注:①明日:第二天。桃源县: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②踞:蹲坐③泊:停泊④陟:登高,上升。弥:更加。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之绿萝山下(___________)②溯源而上(________)

2.这段对桃花源的描写,与《桃花源记》的叙述描写,有极为相似之处,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填出《桃花源记》中与之相近的句子。

(1)“桃可千余树”:________________

(2)“花蕊藉地寸余”:_______________

3.袁中道笔下的“桃花源”有怎样的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丝路“糖史”

①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è)浆”直接饮用。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áng)”。“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

文档评论(0)

153****77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