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10师说 含三课时 课堂导学提纲(含答案)+课件(共10份打包)—2020年秋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VIP

【新教材】10师说 含三课时 课堂导学提纲(含答案)+课件(共10份打包)—2020年秋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教材》10师说:三课时课堂导学提纲+课件,涵盖现代汉语必修上册,其中涵盖了古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本文详细探讨了韩愈关于从师的观点,阐述了师道、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指出古代教育制度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意义。作者指出,从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品格和人格,对于提升个人素养和社会道德素质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作者还引用孔子等名人都曾提到过师道的重要性,以证明其观点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新教材】10师说含三课时课堂导学提纲(含答案)+课件(共10份打包)—2020年秋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三课时备选题目材料

讨论:韩愈关于从师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

进步意义:《师说》不仅严正地驳斥了那些愚蠢的诽谤者,更提出了三点崭新的、进步的“师道思想: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人人都可以为师,只要具有那样的能力;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某一方面比我好,在这一方面他就是我的师。这些思想大大减轻了师的神秘性、权威性、封建性;将师和弟子的关系合理化、平等化,打破了师法或家法的保守的壁垒。

借鉴作用:作者概括而全面地提出教师的职责。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掖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作用。第三段阐述师道、师生关系,以能者为师,也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比较容易接受,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也很多。

【阅读材料】

韩愈作《师说》的时候,有人以为是在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大致是可信的。这年韩愈35岁,刚由洛阳闲居进入国子监,为四门学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但他早已有名。他所提倡和不断实践的古文运动,在那一两年内,正走出少数爱好者的范围,形成一个广泛性的运动,他俨然成为这个运动的年轻的领袖。他用古文来宣传他的主张。维护先秦儒家的思想,反对当代特别盛行的佛老思想;提倡先秦两汉的古文,反对“俗下文字即魏晋以来“饰其辞而遗其意”的骈文:这就是古文运动的内容。这个运动所以逐渐形成于唐德宗统治的后期,是有现实的社会条件的。它是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目的服务的。而这除军阀、大地主外,正是当时广大社会阶层的现实利益的要求。韩愈的积极努力,对这个运动的开展与形成,起了不断促进的作用。就古文来说,他不仅自己刻苦努力,从理论到实践,表现了优秀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不顾流俗的非笑,努力提倡,特别表现在给青年们热情的鼓励和指示。《师说》正是这种努力所引起的一篇具有进步意义和解放精神的文章。

关于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的资料

①孔子师郯子《春秋左氏传》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杜预注:黄帝之子,己姓之祖)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杜注: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杜注:即历正之官);玄鸟氏,司分者也(杜注:玄鸟,燕也,以春分来,秋分去);……’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杜注:失官,言不修其职也),学在四夷,犹信’

②孔子师苌弘、老聃《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按:孔子问礼于老聃的故事,见《史记·孔子世家》《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庄子·天运篇》)

③孔子师师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心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避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孔子师师襄的故事,又见《孔子家语》《韩诗外传》《淮南子》)。

《师说》字词梳理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指不从师学习。)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4.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5.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

6.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因果关系连词

【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

文档评论(0)

八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