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与感染-刘清泉.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清泉

中医药与感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东城区美术馆后街23号100010

中医之感染

感染的中西医结合点

我们所做的——病毒

我们所做的——细菌之耐药细菌

中医药与感染展望

◆------------神

◆--------------◆

中西之感染

.西医之感染

.中医之感染

病原体

分期

部位

程度

治疗

细菌

急性

局灶

轻度

针对病原体的

治疗

病毒

慢性

全身

中度

支持治疗

支原体

重度

衣原体

Sepsis

1.0-3.0

螺旋体

立克次体

寄生虫

。。。

感染之西医思路

感染之西医之路

“微生物对其本身及寄生环境的改变都有巨大的适应能力,这种适应改变的能力意味着:微生物世界是产生新病种的永不枯竭的潜在源泉。同时也意味着:彻底杜绝微生物性疾病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感染是微生物、宿主、环境之间复杂的过程。

感染由微生物、宿主、环境三方共同作用。

急性反应期,是急性感染共同的特征。

很多慢性疾病可能有传染性病原存在,如糖尿病等。。

没有谈到何谓感染。

认为不同微生物导致的疾病症状是不同的,不同的症状也在提示病原的不同。

在感冒的论述中,提到了冬季高发,但不认为由气候导致,而是冬季聚集室内,容易感染传播。

对于很多病的传播途径和病原尚不明确。

第15版

认为传染病按病毒、细菌等病原归类,

无实际意义。职务名称

感染是微生物(从病毒到多种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增殖,宿主也可能没有症状。

感染之西医历程

感染之西医历程

中医属外感热病范畴

病因病机:公元1798,吴瑭,《原病篇》,3条:1.岁气、年

时(气候与环境因素);2.藏精、冬伤于寒(人体内在因素);3.戾气、时行之气(致病物质)

中医对外感热病治疗既不是单纯针对病因治疗,也不是单纯

针对人体内在因素治疗,是把握了病因与人体相互作用的机理而进行的治疗:

伤寒——寒邪伤阳气——初用辛温法,后期回阳

温病——热邪伤阴液——初用辛凉法,后期救阴

伤寒?

温病?

感染之中医思路

古代中医对于细菌感染的治疗,主要

经验记载于中医外科学书籍中,外科书籍中记述了大量治疗痈疽疔疖等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治疗方法。

感染之中医思路

中西结合点

.区别

.优势

.结合

针对患病的人

恢复机体功能全面平衡

复方制剂

(一类或多类化合物)

中医

中西医之间的区别

化学合成药

(单一成分)

针对病人的病

对付目标病灶

感染之中医区别

XiePSetal,JChromatology2009,1216:1933

感染之中西医结合点

用药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及无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等弊端。

中药有一定的广谱杀灭或抑制病原体的作用

调动机体防御能力

抑制超强免疫反应,保护组织

感染之中医优势

中药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外感热病

13

感染之中医突破口

调节炎症免疫促进损伤修复

协同抗菌

清除毒素

治疗乏效加重紊乱

影响预后

炎症

感染

免疫

中医药

我们所做的——病毒

.流感

.登革热

.埃博拉

.MERS

表2甲型流感病例舌脉分布.%

频率(n=151)

舌质淡

15.9%(24)

74.8%(113)

暗红

7.9%(12)

舌苔白

58.9%(89)

38.4%(58)

47%(71)

42.4%(64)

脉浮紧

3.3%(5)

浮数

72.8%(110)

滑数

57.6%(87)

23.9%(36)

表3甲型流感病例证候分布特点.%

证候

总体

(n=151)

无基础病者(n=109)

有基础病患者

(n=20)

风寒束表证

6.6%(10)

8.3%(9)

5.0%(1)

风热犯表证

23.8%(36)

22.0%(24)

20.0%(4)

表寒里热证

36.4%(55)

32.1%(35)

55.0%(11)

邪热郁肺证

23.2%(35)

25.7%(28)

20.0%(4)

其他证候

9.9%(15)

11.9%(13)

5.0%(1)

结论:北京地区2014/2015年冬季甲型流感初起表证突出,易兼夹湿邪,以表寒里热证为主,表邪迅速入里而致邪热郁肺。

系统总结了2014/2015年北京地区冬季甲型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中医证候学特点

流感研究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应用可减轻H1N1感染重症肺炎小鼠的肺损伤

流感研究

RibavirinRibavirinplusReduning

%survivalrate

100

80

60

40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分享使人快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