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名称】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学科基本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不够深入,特别是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上还有很大的不足。

本课的内容距离实际生活较远,关于考古的较多,可以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理解。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问题的设计上也要明确问题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学生能分析中华文明起源特点,了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时代特征。

通过各种文献资料的记载,学生能够整体上认识到夏商周的演变过程,了解各朝代的基本情况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从时空角度,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从部落到国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认识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教学要点】

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早期国家的特征。

难点: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讲授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能力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来讲,增强教学直观性。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共计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时事导入」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叫什么吗?

学生回答:宸宸、琮琮、莲莲。

出示图片:

教师提问:那么大家知道琮琮头上的图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学生回答:琮琮代表良渚古城遗址,名字来源于代表性文物玉琮,全身以黄色为主调,头部刻有饕餮纹,这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

教师提问:什么是良渚文化呢?老师来给大家做简单介绍。

教师总结:良渚文化,是距今5000年前后环钱塘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浙江良渚而命名。不少学者认为良渚文化可以算得上中国的第一个王朝。该遗址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最重要的实证之一。那么大家对于良渚文化存在的新石器时代又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将来学习相关知识,即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板书标题: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当下热点抛出问题,吸引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并引出与课堂相关的内容,导入自然。

二、新课教学

第一部分:探源中华文明

「概念教学」新旧石器时代的定义

出示图片: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片,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很明显,图二中的石头棱角分明,不再是第一张图中那种自然光滑的样子,它们是经过人为磨制而成的。从图一到图二的转变即为石头向石器的转变。石器是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我们将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叫作新石器时代。

「设计意图」运用概念教学法,突出对历史名词的解释,进一步强化中学生科学的表述观念,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表达习惯,提升历史解释素养。

「课堂探究1」旧石器时代的特点及主要遗址

展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图:图1大三棱尖状石器,图2砍砸器,图3烧骨。

教师提问:大家从以上图片能看出旧石器时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石器以打制为主,生产力水平低下。图2砍砸器出土于贵州观音洞遗址,一般用来砍砸木棒、锤砸石块、挖掘树块和根茎,代表了观音洞人打制石器的方法和采集的生活方式。图3烧骨出土于北京周口店,是北京人用火的证据之一,上面烟熏痕迹可能是烧烤兽肉时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兽骨带有油脂,被北京人当做燃料造成的。这说明,当时的人类已经会使用火,同时进行狩猎。课本还提到,人们过着群居生活。代表性人类遗址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课堂探究2」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及主要遗址

展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图:图1河姆渡文化的陶猪,图2河姆渡文化的炭化稻谷,图3河姆渡文化的骨耛,图4裴李岗文化的石墨盘和石墨棒,图5大汶口文化的白陶器。

教师提问:请根据图片分析这一时期人类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图1陶猪的体型虽然与野猪近似,但是猪头明显变短,应是人工驯养的结果。体现这一时期家畜饲养业产生。图2炭化稻谷是野生稻谷经过培育改良而产生的人工品种,体现原始农业产生。同样可以印证这一点的是图3的骨耛,农业专家认定这是河姆渡人在水田中使用的农具。图4是脱壳工具,把带壳的粟放在石墨盘上,手持石墨板来回滚压,是粟壳脱落,成为可供煮食的粟米。图5的白陶器是新石器时期人们用来烧水或温酒的容器,可能有礼器的功能。陶器的发明与使用,体现出人类对火的使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逐梦高考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名长期耕耘在湖南湘西地区基层高中的教师,已带过5届高三毕业班,多年的高中班主任,备课组组长,我想把我们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和高考研习心得收获分享给大家,为大家提供高考相关资料和高中各学科的自制教学课件,助力更多的孩子们一起成长!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