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pptVIP

新疆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疆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新疆鲁泰丰收棉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重茬年份不断增长,棉花主要病虫害的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主要制约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新疆棉花主要害虫有棉蚜、棉铃虫、棉叶螨、棉蓟马等,各地主要害虫发生种类和危害程度有所不同。棉花害虫在防治上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即从各棉区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发挥以作物为主体的自然控害能力(棉花的抗病、虫性;耐病、虫性和超补偿性),通过改善作物布局,增加作物种类的多样性、实施秋耕冬灌等措施,创造有利于天敌增殖、转移的环境,而恶化害虫栖息、繁殖的环境条件,抑制其发生和危害。以准确、及时测报为前提,科学使用农药,维护棉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达到控害、增收和保护环境等持续防治的目的。新疆棉花主要害虫综合防治策略和指导思想蚜虫俗称蜜虫,腻虫。新疆棉田有棉蚜(AphisgosspiiGlover)、棉黑蚜(AphisatrataZhang)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gossyfiiMordvilko)拐枣蚜(XerophilaphisplthikoviNevsky)和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属同翅目,蚜科(Apididea)。其中,棉蚜、棉黑蚜和棉长管蚜较为普遍,以棉蚜危害最重。新疆棉花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棉花蚜虫形态识别:棉蚜在环境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发生多型现象,棉蚜在棉花上主要蚜型有干母、干雌、无翅孤雌胎生蚜、有翅孤雌胎生蚜和性蚜等,在棉花上危害主要有无翅孤雌胎生蚜和有翅孤雌胎生蚜。棉蚜体长1.5-1.9毫米,卵圆形。体色夏季黄绿色或黄色,甚至黄白色,春秋季蓝黑色、深绿色。被薄蜡粉。触角6节,短于体长。第6节鞭部约为基部的2倍,第1、2、6节,第5节端部1/3灰黑至黑色,腹管深绿色、草绿或黄色。显微镜可见触角第3节一列感觉孔5-8个。前翅中脉3支。棉花蚜虫危害症状:棉蚜常集中在棉花的叶背面和嫩头,嫩茎上危害,吸取棉花汁液,造成棉花叶片卷缩、棉苗发育迟缓,根系发育不良,现蕾减少,且造成蕾铃脱落。同时,棉蚜危害时排出大量蜜露,不仅影响棉花光合作用,而且导致病菌滋生,棉花吐絮期还导致棉纤维污染,引起棉纤维含糖过高,影响棉花品质。棉花蚜虫综合防治技术:1、生态防治: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增加棉田生态环境的物种多样性。采取棉花和小麦等农作物插花种植,在田边种植苜蓿油菜等天敌招引作物,创造有利于天敌栖息和繁殖场所,增加天敌数量,提高天敌控害作用。棉花蚜虫3、农药涂茎:5月至6月上旬加强虫情调查,发现棉蚜或红蜘蛛中心株,要立即用药剂涂茎,或防治中心株及周围棉株上的棉蚜或红蜘蛛,严禁大面积喷药。棉花蚜虫6、保护、利用天敌:在棉蚜防治中,利用农药的生态选择性,可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利用棉田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棉花蚜虫棉铃虫(HeliotisarmigeraHubn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害虫。形态识别:成虫:为中等大小,体长16-17毫米,两翅展开为27-38毫米。复眼绿色。雌蛾红褐色。雄蛾灰绿色。前翅有黑色的环状纹和肾状纹。后翅灰白色,沿外缘有黑色带状,宽带中央有2个相连的白斑。新疆棉花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棉铃虫卵:馒头形,直径0.45毫米,高0.5-0.55毫米,上有纵横脊纹。卵初产为乳白色,后变黄白色,将孵化时出现紫色圈。幼虫:共6个龄期。1-6龄幼虫体长分别为2-3、4-6、9-13、15-24、33-36、34-40毫米。幼虫体色变化很大,可分为4个类型,即淡红、黄白、淡绿、深绿。气门线多数为白色。3龄前体上黑色毛瘤明显,4龄后不甚明显。蛹:纺锤型,暗褐色,长17-20毫米。腹部末端有1对臀刺。棉铃虫危害症状:棉铃虫危害棉花,主要以幼虫危害棉蕾、花和棉铃。同时,也食害棉花的嫩叶。嫩叶被食后出现空洞和缺刻。幼虫危害蕾和花后,引起花蕾干枯、脱落。棉铃受害常留下一个空洞,铃内棉絮被污染,易诱致病菌侵染而成为烂铃。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1、实行秋耕冬灌,压低越冬虫口基数,产埂除蛹。2、种植玉米诱杀带:在棉田两边种植早熟玉米品种,保证玉米抽雄期与棉田二代棉铃虫产卵期吻合,在其幼虫孵化高峰期,适时喷药杀灭、减少棉田落卵量。3、根据田间棉铃虫测报,在一、二代棉铃虫发蛾高峰期前5-7天,在棉田田间插放杨枝把6-8把,均匀插于棉田。每天清晨应及时收把杀蛾。杨枝把每4-7天更换1次。杨枝把制作方法:选用2年生,叶片较多的枝条,剪成40-50厘米长用绳扎

文档评论(0)

139****2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